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的编制
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简称材耗工艺定额,下同)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是制定材料供给计划的基础,是科研生产单位限额发料、考核材料消耗情况和成本核算的依据。材耗定额工作与科研生产治理、节约原材料、降低物耗、计划供料、提高经济效益、确保产品质量等,均有密切的关系。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根据产品设计图样、技术要求、标准、工艺方法和生产技术条件等规定,为制造单位产品(或零件)必须消耗的各种材料
.标准数量,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编制的依据是:
1)产品设计文件(包括产品图样及有关设计资料);
2)工艺总方案;
3)工艺路线(工装分工表);
4)工艺规程(工艺状态参数表);
5)现行的各类材料技术标准、专业技术标准、产品技术标准和有关的材料分类目录;
6)本单位的材料消耗资料目录。
除根据上述资料外,应在熟悉本单位工艺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把握产品结构和加工要求,再针对零件毛料的种类,充分利用已有的生产实践经验,制订先进、合理的定额,力求降低材料消耗。
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的编制原则是在满足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材料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确保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的正确性、合理性、先进性、完整性与及时性。在制订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工作中,必须贯彻厉行节约的方针,坚持按照客看经济规律办事,精打细算,讲究经济效益。在满足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既要尽可能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又要考虑本单位现行生产、技术等客看状况。只有先进、合理的材料工艺消耗定额,才能在生产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编制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是一项细致的工作。特殊要指出的是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的先进与否,首先取决于设计文件的工艺性审查,以及对毛坯图的审查。应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从价值工程角度出发,尽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改”进设计,简化产品结构,减轻产品的质量;开展节约代用,合理选材,尽量以普通材料代替优质材料,杜尽大材小用。采取措施减少工艺性消耗,减少加工余量,推广套料和成组下料,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可由下式表达:
材料消耗工艺定额=零件(或产品)净质量+工艺性损耗工艺性损耗=下料损耗+工艺加工损耗材料利用率指产品(或零件)净质量占其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的百分数。材料利用率是鉴定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的合理程度、衡量生产技术水平和物资治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考核使用材料是否节约的一项重要指标。
当产品(零件)设计文件确定之后,产品(零件)的净质量是材料消耗的最低极限。影响材料利用率的主要因素如下:
1)产品结构与零件的复杂程度;
2)材料的品种、规格及质量优劣;
3)产品零件的投产批量大小;
4)下料与加工的工艺水平高低。
一般,简单产品(零件)的材料利用率较高。选用合适的材料有助于提高材料利用率。产品(零件)批量大便于集中下料,科学套裁。这是提高材料利用率的有利因素。采用先进工艺设备,先进工艺方法和提高工艺人员与工人的工艺素质,也是提高材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