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经营,品脾先行
跨国经营,品脾先行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企业界已从产品销售发展到品牌营销这一高级阶段,从而进入了品牌经营、品牌竞争的新时代。品牌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语言进入全世界的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在哪一个国家,都随处可见国际品牌的影子一可口可乐、肯德基、万宝路、柯达、耐克、IBM、英特尔、微软、索尼、西门子、飞利浦、奔驰、宝马、林肯、别克、丰田……品牌已经超越了民族文化的界限,以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的人在共同消费。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因特网的发展,将全球市场连成一片,使品牌成为一场无所不在的激烈竞争。
在竟争的全球化浪潮中,品牌的国际化和国际化的品牌起着冲锋陷阵的作用。用品牌的创造来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在国际大市场上与众多对手角逐的主要策略。在国际竞争中能成功的品牌企业,它们的扩张遵循着“适应环境、主动建设、最终输出品牌”的成功法则。比如,国外家电巨头进军中国市场就经历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等几个阶段。在国内落后、生产能力不足的短缺时期,只向我们的市场输入品牌产品,其后,渐渐转向技术转让,大批量地出卖生产线、零配件,卖得差不多时,开始在国内合资建设彩电显像管厂和冰箱压缩机厂等,控制家电生产的关键技术和配套部件,当市场快速扩张时,投入资金设立控股合资企业,产品用外方品牌,这种先修路再行军的做法赢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中国企业在加入WTO后,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一体化,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跨国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建造自己的企业帝国的时候,首先高扬的就是品牌的旗帜,有了品牌,他们就会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品牌竞争并不仅仅表现在一般的消费品或生活资料上,同样也表现在生产资料市场的竞争中。如石油及其制成品,我们的石油只有产地,或是大庆,或是华北,或是克拉玛依、塔里木,而在加油站的成品油却是连产地名称也没有,只有90°、93等。而在世界油品市场上,人们看到的则是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的壳牌、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埃索美孚石油公司的Mbil(美孚)等世界名牌。至于这些油品的原产地究竟是北海的、中东的,还是印度尼西亚的,谁也辨别不清了。但是,由于这些品牌的油品有着可靠的质量和信誉,产地也就变得无足轻重了。钢铁、机械也是如此,瑞士、卢森堡等国家正是由于生产名牌钢材而世界闻名,瑞士的精密机械不仅表现在欧米茄、劳力士、雷达等手表上,也表现在米格罗斯等名牌机械制品上。至于德国的西门子、美国的IBM、GE等名牌,更是走向世界各国市场的通行证。
世界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并非始于今日,只是当今世界的品牌竞争表现得更加充分。发达国家的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就是靠品牌的竞争力一步一步地渗透的。20世纪80年代,消费者买家电,关注的是索尼、松下、东芝、三洋等日本牌子,10年以后,才有了我们自己的品牌:海尔、长虹、春兰、熊猫、新飞等,一批中国品牌逐渐崛起于市场。
品牌竞争力还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一个国家究竟有多少世界级的品牌,成了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尺。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几乎在各个行业都有世界品牌。如,汽车品牌有卡迪拉克、福特和克莱斯勒;电子有IBM;电器有GE(通用电气);电脑有康柏、微软、苹果和英特尔;航空有波音;化工有杜邦;饮料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食品有麦当劳和肯德基;服装有李维斯牛仔服、耐克运动鞋等等。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像德国的奔驰、大众、奥迪、西门子、拜尔和阿迪达斯;欧洲的空中客车;瑞士的雀巢;荷兰的飞利浦等。日本强盛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产生了一批世界品牌,如汽车中的丰田、日产和本田;电子中的索尼、松下、日立、三洋、东芝和爱华;机械中的三菱,其他还有富士胶卷、尼康照相杋、佳能复印机、精工手表、任天堂游戏机等等。韩国的崛起也是因为现代、大宇、三星、金星等几个世界级的品牌。
与世界经济强国相比,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缺少知名品牌。改革开放以后,国门开放,外国品牌汹涌而来,中国的市场成了国际经济的竞技场,世界各个行业的品牌都在中国市场上展露了风采,国内竞争呈现国际化态势。中国企业在这种竞争的压力中奋起抗争,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中国企业,虽然品牌从无到有,产生了像海尔、联想、康佳、长虹、春兰、红塔山、美的等一批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但是除了这些知名品牌之外,中国众多稍有知名度的品牌在国际强势品牌的冲击下,不是被抢注商标,就是被挤垮,而更多的是被收购、吞食。辉煌一时继而陨落的“知名品牌”,就如它的产生一样迅速,长则数年,短则几个月,就被竞争的浪潮淘汰得无影无踪了,即使残留下来的也是惨淡经营,真正发展起来的极为有限。这种“昙花品牌”仿佛成为中国企业品牌发展的宿命,而可口可乐、IBM、东芝、SONY、麦当劳、皮尔·卡丹等国际品牌却在中国市场屡屡取胜,给了中国企业一个重要的启示,即企业必须用系统整合的品牌经营策略与品牌管理技术,可能赢得品牌营销的胜利。
在这一方面,中国企业与外国跨国公司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目前,国内企业大多以价格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基本上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来占领市场。以家电为例,2000年国内家电某企业700多万台彩电销售的利润不及日本品牌SONY彩电53万台销售量赢得的利润。
由此可见,着眼于21世纪的国际竞争,当务之急是培育和塑造真正能够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中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