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治国之道与治企之道
行政管理治国之道与治企之道
“统驭”这个词,“统”指的是“抓总拿总”,大家对它的理解是一致的,但是“驭”字,会有很多的理解。
在古代,有两个相同意思的“驭”字,写法不同,一个是御林军的“御”字,一个是驾车的“驭”,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就是驾车(驾驭)。
孔子在谈自己的理想的时候,有人问:“你的理想是什么,值射乎?值御乎?”孔子说:“吾值御”。孔子这里用的是引申的意思,“值射”是靠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精英人物,靠自己的能力做事情;“值御”是指靠了其他的能力,驾驭资源去做一些事情,意即通过他人的作用去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做一个统驭者。在历朝历代,真正的英雄人物都是值御者。
总裁统驭之道,讲的也是这样的问题:怎样对自己的企业进行统治性治理?这里并不是说营销怎么做和人力资源怎么做,这讲的是控制住企业使它在应有的轨道上运行。
这些问题涉及到很多权术问题,每朝每代的统治者都不愿意别人知道这些事情。因此统治者把它作为秘不外宣的东西。在大学课堂里讲这样的东西会被冠之以权谋者的名义,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从他的老师那里学到这些统治之道的。例如怎么去获取治理国家的权力,在获取了这个权力之后,又怎样保证这个权力。如果没有这两条,就不可能出现伟大的人物。因为没有权力去治理,也不能保证自己的位置,就会丢掉江山。
总裁统驭学帮助大家解决这个基本的原理。有很多的著作,如尼利洛•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韩非子的一些著作等。凡是做君王、做统治者的人,都要学这两个理论。基辛格是美国政治家中最有才华的一个人,很多专家研究他后发现,他基本上就是马基雅维利的一些理论的运用:即不择手段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治国之道与治企之道
从工业革命开始到现在,近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国家的治理已经有了6000年到7000年的历史。我们发现,国家的治理和公司的治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企业完全可以吸取7000年的精华,无论是中国的传统哲学,还是西方的现代技术,都可以找到这样的一个线索:事物的发展往往呈阿基米德螺线这样的一个状态。
一条阿基米德螺线,贝壳生长也是这样一个螺线,历史上很多的东西都是这样,循环的时候,半径越来越大,层面越来越高,二维的螺线就出现了。它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循环。
用阿基米德螺线去看中国国学,国学博大精深,《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四本书,代表了国学中最经典的典籍。国学有三纲有八目,抓住这些,基本上就掌握了国学的精髓。
“三纲八目”是什么?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的内容。从八目里又提出来的三条叫做三纲,即齐家、治国、平天下。
八目是手段,三纲是目的,这三纲既是手段又是目的。那么,这些手段和目的之间是什么关系?运用阿基米德螺线来研究的话,立刻就很清楚了,原来它也是在这样的一个循环上,而且是两条螺线来循环的。
在圆点上看,格物是最开始的,叫做认识事物;然后是致知,就是得出一些结论,认识事物之后,我们体会事物中包含的道理,叫做致知;仅仅是看到表面现象不行,体会到其中的道理,接下来你的兴趣就发生了变化,开始改变态度,有了意趣,越学越让你的为人、品格端正了,这是诚意和正心;接下来就是修身,开始修行自己,“吾日三省吾身”,但这时已经到了另一个螺旋,是一个螺旋的末端又接着另一个螺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前一个螺旋和后一个螺旋的衔接点,它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国学为修身,修身为什么?齐家;齐家为什么?平天下。所以,《大学》里就是这样说的:“格物而后致知,致知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而天下平。”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齐家、治国、平天下,回到企业的目的上,齐家就是治企,能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就叫做平天下。虽然国际上卓越的企业,已经达到了平天下的阶段,但很多企业其实还处在齐家阶段,连治国阶段都没有达到。
作为一种生存手段,有的时候不是人自己有意去要做企业,很多时候是被逼无奈走上这条道路的。
很多的时候,开始是由于生存的需要。但是到了一个境界之后就会发现,在生存之外还有一些更值得追求的东西。
在经营企业的时候,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到了一定阶段,会觉得停滞不动了,速度突然慢下来。在这个时候,企业已经到了这条轨道的终点,就像当年的深圳一样。如今,当它跳到自主创新这个新起点的时候,又一个阿基米德螺旋开始了。
因此,当企业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到了该跳到另外一个螺旋的基础上了?在管理企业、领导企业的时候,也要从国学中得到这样的启示:它是一个不断的、越来越放大的一个过程,更高的一个过程。
企业家的四种核心能力
很多企业家已经具备了一些能力,但是在进入治国阶段,常常缺乏的一种能力就是统驭力。打天下的时候还好一些,一旦坐了天下的时候,统驭力就成为重要的东西。
(一)四种核心能力的关系
领导、管理、经营,它们和统驭是什么关系?
管理、领导、经营都是整合资源达成组织目标的活动。从狭义的角度上讲,管理更多的是注重整合企业内部的资源;经营是整合市场外部资源;领导整合的不仅仅是有形资源,还有无形的资源。例如领导会激发人的创造力,会激励人的积极性,它和管理经营不同,它整合的资源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侧重在整合无形的资源,更多的不是用控制,而是用激励的方式。
统驭处在整合资源的中央,它利用了这三种方式,统筹运用管理经营与领导策略,保证企业和谐发展的能力,三种方式它都要用,它更多的不是为了企业的创业,而是为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二)统驭学的三个效应
统驭学的功能对于企业的最高领导人来说,会有三个明显的效应:
1.提升领导效能
用很少的气力去管理一个企业,老子的观点叫做无为而治。但它是真正无为吗?不是,是指杠杆效应。就是通过做一点点非常重要的事情,以少胜多,管的不多但管到要害上。
2.减少企业内耗
把内部的资源整合起来,调整梳理到一个方向上去,统一驾驭,整合到一个方向。
凡是企业内耗大的基本上是领导统驭能力低的。在中国的企业里,如果企业没有内部消耗的话,至少当年的利润会提高10%。例如内部的配合不畅,“我干吗支持你”,“支持了你对我有什么好处”,“干吗采购质优价廉的东西”。企业发展大了,民营企业的腐败比国有企业厉害得多,因为国有企业会有人监管,民营企业没人监管。
我们经常发现,老板以为他对企业了如指掌,其实好多事情他不知道。好多下属的员工,包括他的亲密战友,完全是两张脸。企业翻了船的,基本上都是老板没想到。这种企业的内耗,会耗尽企业的资源,以至于让企业颠覆。
3.保证基业长青
有一个好的治理机制,绝不是靠一代名主,好的治理会延年益寿。如果有一天这位企业家不领导这个企业了,企业继续向前进,这是因为已经建立了一个自动化的机制。中国的企业比西方的企业难治理、难管理,就是因为我们的企业机制太差了。
中国的企业管理就像玩120相机,全部是手动的,用120相机拍出好的照片来,一定要求操作者的技术很高。而西方企业的管理就像傻瓜相机,全自动,焦距曝光都不需要管,只要按快门,“咔碴”一声就可以了。一个企业家的最高本事,是把企业做成一个自动化的企业,不靠企业家个人的力量。最近两年,麦当劳连续换了三任CEO,但是企业一点都没受影响,就是因为企业确实已经做成了一个“傻瓜机”。从这个道理讲,非高手不能领导的企业,其实是一个最差的企业。
因此,建立了这种机制,就可以保证企业的基业长青,领导权的有序接替也顺理成章,从而避免出现争权夺利的情况。
这些年来,我们基本上是以哈佛为代表的管理体系,是西方的技术,在技术层面去管理。但是,中国人在这种道德层面,在这种艺术的层面是早熟的,我们对人的治理,要远远强于对物的治理,对人的治理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我们所学过的,无非三大类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或宗教。人和物较劲产生了自然科学,人和人较劲产生了社会科学,人和自己较劲产生了宗教、哲学。
中国人在后两个上较劲得比较厉害,但是我们早熟了之后没有传承,因此被那些人和物较劲的一些国家超过了。这些解决了自然科学的人,接下来就会有社会科学的要求。因此,竞争到高点就是“竞和”了。欧洲共同体就是这样,由于经济的发展自然国界就被冲垮了,货币统一了,接下来人们会追求和谐发展。到了高层次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和谐,人与自然的这种和谐,又被提到了一个日程上。这时候,解决人的问题的一些技术、艺术和我们的一些传承的思想,反倒被西方重视起来了。
解决人的本质叫和为贵。前些年,我们都是争为高,现在已经到了让我们几千年的文化瑰宝为现实服务的时候。当我们还没有警觉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把《孙子兵法》研究得非常透了,我们会发现西方也在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本文首发:iso认证机构网 /uploads/image/202207/www.iso.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