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产管理组织相匹配的管理制度
与生产管理组织相匹配的管理制度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制度
1.规章制度是管理的需要
规章制度一般是针对已经发生或容易发生的问题制定的,是管理实践的需要,而不是人的主观想像。没有控制的管理就不是管理,所以,管理要借助于制度来进行控制。
制度是一个企业内含的东西,是不能够通过简单的照搬来建立的,它的控制力也不是规定大于谁就大于谁的。
例如,一个企业即使能拿到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制度条文,也不能照搬照抄,还是要从企业的管理实际需要出发来建立自己的规章制度;有的公司在大门上面挂一个条幅,上面写着“制度大于总裁”,这也是空话,是没有意义的。
2.制度要考虑一个“度”
对事物的管理不是越细越好,也不是越粗越好,而是以满足需要为好。因为制度过死、过细,必然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为了执行制度、检查执行制度,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金钱。
3.把多余的制度“丢进垃圾桶”
企业要降低成本,就要先从制度改革开始,先把文件柜的各种制度拿出来晒太阳,把各种发霉的制度都丢进垃圾桶,把不需要的控制,昂贵的控制成本从制度中删除,制度精简了成本也就降低了。
企业制度因文化而生
有的企业的制度比较健全,但是就是执行不下去,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制度是因文化而生的。企业文化的打造,目的就是让制度能够生根。
制度和文化是企业的双轨制,要想建立有效的制度,就必须建立文化,而文化必须依靠制度,制度和文化是推动企业前进的两条轨道。
员工是水,制度是桶。在企业中,员工往往会排斥制度。要想让员工去追求制度,就必须用桶把它装起来才行。
管理是要靠制度来支撑的,要把员工变成水,制度变成桶,桶是可以装水的。
加强执行力建设
企业建立的制度再好,如果没有良好的执行力,也只是一纸空文。所以,必须加强执行力建设。
1.企业执行不力的综合症
企业之所以执行力较差,就是因为存在以下问题:
战略意图不明(上情不下达)——理念、目标断层(各干各的、一阵瞎忙);
奖励方法不当(提成害死人)——系统、部门断层(利益当头、管他死活);
组织结构错位(权责利模糊)——权利、责任断层(命令交叉、人人有责);
流程系统紊乱(推拖拉挡道)——前后、顺序断层(多做多错、不做不错);
考核体系松散(大锅饭严重)——任务、绩效断层(用心良苦、评价糊涂);
培训本末倒置(激情当技能)——心态、专业断层(激情有余、技能不足)。
这个故事中就存在战略意图不明的现象,农夫对大雨什么时间到来没有预期,对自己的行动安排没有计划,结果小动物们是各干各的,执行力自然很差。
如果农夫预测到大雨可能在10分钟后到来,那就必须在5分钟内赶回农场,5分钟时间将玉米送进仓库。有了这个战略意图以后,再开始实施。要在5分钟内赶到农场,找别的小动物都来不及,只有找三匹马来。三匹马目标一致,速度飞快,就能按时赶回农场并收起玉米。
可见,战略意图明确与否对执行力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2.老板的执行力
在企业中,“火车头”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体现在:
老总的思路决定企业的标准
企业的标准决定员工的素质
员工的素质决定员工的思路
员工的思路决定企业的出路
所以要使整个企业形成较强的执行力,必须先从老总的执行力抓起。
以生产运作为保证的制度
以生产运作为保证的制度
1.制度制定要实现“九性”
以生产运作为保证的制度的建立,需要遵循以下“九性”:
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各个制度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般来说,系统的制度是不可能由一个经理来制定完成的,可能要借助于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
权威性
制度的权威性是指企业的所有员工必须在制度的约束之下,以此体现制度所具有的权威性。
强制性
强制性说明制度要强制执行,制定制度的时候就要制定刚性的制度、员工必须执行的制度。
平等性
平等性是说制度要对任何人都起作用,所有员工都执行同一条标准,一视同仁。
持续性
持续性体现的是制度不能随意被更改,需要经过很长一段的时间运行以后,再针对不足之处予以修改。日常管理中,制度是不能随意修改的,要保证它的持续性。
可行性
制定出来的制度必须可行、易行,制度的执行、监督和处罚措施要容易执行,要适度。例如,员工在车间随地吐痰,罚款100元,这个处罚就太重了,不好推行。
可监督性
可监督性是指制度的执行情况可以被大家监督。
可衡量性
可衡量性是指制度的标准确定,可以被衡量。
弹性
弹性是指制度在刚性的基础上留有一定的调整空间。例如,违章后的处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轻或从重处理。
2.生产管理制度要围绕“三产”来制定
企业生产管理制度要围绕“三产”来制定。所谓“三产”是指产前计划、产中控制、产后总结。“三产”中需要哪些制度来保障运行,就制定哪些制度。这是因为,流程强调了产前、产中、产后;组织适应流程,其设立也要考虑产前、产中、产后;而制度是根据组织和流程设立的,当然也要考虑产前、产中、产后,这是相得益彰的关系。
产前计划靠哪些制度保证
产前需要进行的工作包括召开产销协调会议、制定计划、采购等工作,而与此相对应的也就需要产销会议制度、计划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供应商管理制度来保证。
产中控制靠哪些制度保证
同样,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生产控制的各个项目的工作也需要有相关的制度来保证,这些制度包括:技术管理制度、外协管理制度、过程控制制度、进度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仓库管理制度、半成品管理制度、存量管理制度、物控管理制度等。
产后总结靠哪些制度保证
在产后总结阶段,需要进行的工作有出库入库、检查每个车间的完成情况等项工作,所需要的制度包括成品管理制度、绩效评估制度等。
3.生产管理制度最终要实现“三化”
企业的生产制度要围绕“三产”去建立,其目的是实现“三化”,即:
生产管理数据化
生产管理数据化是指在生产管理中一切用数据说话。在生产管理中,口头表示是最可怕的,用数据说话、用文字说话很重要。
控制过程目标化
控制过程目标化是指要明确任务目标,并在控制过程中以目标为导向去执行。
效果评估当量化
效果评估当量化是指在对生产进行绩效评价时,要将整体的成果细化到每个人,检验每个人完成了多少。
本文首发:iso认证机构网 /uploads/image/202207/www.iso.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