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现场管理的任务(上)
生产管理现场管理的任务(上)
现场管理千头万绪,但最基本的要素却不外乎人、物、场所。
现场管理系统与三大要素
1.现场管理系统
如图3-1所示,现场管理是由人、物、场所三个要素构成的:
物料管理
其中管物的有八大管理,即工艺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设备和能源的管理、工具工装的管理、计量管理、物资管理和信息管理。
人员管理
对人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政治工作和劳动工资管理。
场所管理
场所管理有两个,即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
2.现场管理的三大要素
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人、物和场所这三个必备的条件,在通常情况下,人、物、场所各有三种状态。
人的状态
人的生理、心理、情绪会有一个周期性的变化,根据这种变化,人也分为三种状态。
科学家研究证实,人自出生开始,就存在一个自动的生理曲线。人每23天是一个体力的周期;每28天是一个情绪的周期;每33天是一个智力的周期。
体力周期是第5天半最好,第19天最差;情绪周期是第7天最好,第21天最差;智力曲线是第9天半最好,第24天最差。因为周期是固定的,所以也是能够计算的,具体来说,就是用现在距出生日子的总天数除以周期数,余下的数字就是所处的周期的日子。例如,某人是1946年1月27日出生,而今天是2006年2月16日,得出这段时期共有多少天,要计算体力周期就除以23,比如余5,那么自己就处于体力的巅峰期。
计算其他周期也是依此类推。
因为三个周期的长短不一样,因此会产生不同的状况,据此可以把人的状态分为三类:
① A状态
A状态是指劳动者的生理、心理、情绪都处于高昂、充沛、旺盛的状态,也就是身体状态良好、斗志昂扬、意气风发,技术水平又处于熟练的状态。人处于这样的状态能高质量、连续的作业。
② B状态
B状态是需要一种感情的状态,也就是人的生理、心理、情绪、技术四个要素出现了部分的波动,或者是出现了低落的情绪。
③ C状态
C状态是指人的生理、情绪、智力都处于低潮,技术也处于不熟练的状态。这时就应该让这个人停止工作,以免造成事故。
物的状态
根据物的放置,也可将物的状态分为三种:
① A状态
A状态是指物的放置处于人和物立即结合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需要的物随手可取,不需要的可以随时转换。
② B状态
B状态是指物的放置要想和人结合,需要经过寻找和转换。 A、B两种状态是以人为界限来划分的,是以和人结合的紧密程度为衡量标准的。
③ C状态
C状态是指物处于不需要和人结合的状态,人既然不要它了,那么这个东西就应该被清除掉。
场所的状态
场所也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① A状态
场所的A状态是指有良好的作业环境。在现场工作中,工作的面积、通道、加工方法、通风设施、温度、光照、噪音、粉尘、人的密度等等,所有这些都能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② B状态
B状态是指需要改进的场所环境,比如某些环境能满足生产的要求,却不能满足人的要求,这样的场所就需要改进。
③ C状态
C状态是指现场的环境既不能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又不能满足产品加工的需要,那就应该通过彻底的改善来消除这种状态。
人、物、场所的最佳结合与5S
1.三态结合的组合状态
分析了人、物、场所三种状态,将它们组合起来以后,又出现三种状态,分别是:
A状态
人、物、场所如果都在良好的情况下,这三要素就能和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状态有利于连续作业,是最好的状态。
B状态
B状态是指三个要素在搭配上,程度不同地都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C状态
C状态是一种严重妨碍作业、不利于现场生产和管理的状态,需要立即进行彻底的改造来消除。
2.5S定制管理的基础理论
通过人、物、场所三者的结合分析,就可以推出5S管理和定置管理的理论基础,就是人、物和场所三者的紧密结合。
所谓定置管理,换一句话说就是定位管理。是指物品、场所、人必须严格地按科学的位置固定。即,永远保持A状态,不断改善B状态,随时清理C状态。通过这三个“永远”、“不断”和“随时”,使生产能够在时间上、空间上、数量上加以计划、组织,形成一个全过程的动态控制,强化物流管理,实现物和现场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良好的现场管理是:
生产均衡、调度有方;
作业标准、质量保障;
隐患长消、设备正常;
物料定置、流动通畅;
节能降耗、安全预防;
原始记录、信息流畅;
作业环境、洁美明亮;
纪律严明、士气高昂。
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产、生活和工作,将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工序控制及主管的职责(上)
1.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
人为因素
影响工序质量的第一个因素是人。人是万物之灵,世界上只要有了人,什么奇迹都能创造出来。但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最不确定的因素。人的控制应该从技术水平和责任心两个方面来进行。
① 技术水平
对于技术水平,不同工种、不同产业、不同产品的企业会有不同的标准。对此,国家有一定的序列标准,而有些企业的工种,不在国家的序列标准之内,就需要企业自身制定一些相应的标准从技术上区分工人的等级。企业应该尽可能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
② 责任心
在责任心上主要抓好“五个三”,即三检制、三自一控、三工序、三不放过、三按。这部分内容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介绍。
机器设备
机器是制造产品的必要设备。机器对于生产的产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些以高精尖的数控机床加工为中心、流水线为主体的企业,机器设备是事关全局的重要因素。
在企业中要严格抓住设备管理,要搞好设备管理,通常来说要做到“三好”和“四会”。“三好”是管好、用好、维修好;“四会”是会操作、会维护、会排除故障、会发现问题。要发挥好机器设备的作用,还要做到轻重型机械的维护、保养、维修。通过大修、中修、小修,维护、保养一整套的设备管理活动,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对高精尖的设备还必须要有专门的技术、专门的维修工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原料因素
原材料决定产品的品质,如果原材料不合格,最后的产品也不可能合格。对于原材料应该严格控制进料关,检验人员要做到以下几点:“把住进来的,看住出去的,干好手中的,考核动真的”。通过以上几点,同时不断地想办法去改善工作,才能把原材料控制做好。
工艺方法
工艺方法的控制在前面的章节中已有介绍。一个先进的工艺和一个落后的工艺、一个正确的工艺和一个不正确的工艺所造成的产品质量差别非常大。所以在工艺上一定要研究,并进行不断地改善。
环境因素
环境对于产品的质量影响非常大,这在前面的章节中也有介绍,例如某些工厂对洁净度、温度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现场管理的任务(下)
工序控制及主管的职责(下)
计量器具
计量器具是质量的眼睛,计量器具不好,一切的检测数据都没有根据。
① 保持计量器具的周检率和完好率
控制质量,首先就要保持计量器具的周检率、完好率都要达到百分之百。
② 增强计量器具的实力
计量器具除了要做好完好率、周检率以外,还要使自己的实力增强。计量器具的先进与否,代表着企业的实力,同时强化计量器具的实力,也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
以上六个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不是一样的,而是根据具体的产品、具体的企业、具体的加工对象和工序而有所不同。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是要抓人的因素;技术密集型企业主要是抓自动化加工,所以要精心地维护设备、严格控制原材料;有些企业侧重改变工艺方法;也有的企业需要改善工作环境等。
2.班组长在现场管理中的职责
五个三
班组长在现场管理中要做到“五个三”,它们分别是:
① 三自一控
所谓“三自一控”就是要做到每个工作都自检、自分、自纠,控制一次自检正确率。自己要检查自己的产品,区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要分开存放,不能混乱;要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还要控制一次自检正确率。
② 三检制
所谓“三检制”就是手检、互检和巡检。
“手检”就是通过手工进行检查,主要是检查工艺是否正确以及设备调整是否合理,手检检查在大批量加工的企业中非常重要;互检就是互相监督;巡检就是巡回检查。
③ 三工序活动
“三工序活动”指的是复查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
④ 三按
“三按”即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生产。
⑤ 三不放过
“三不放过”是指质量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如果抓好了这“五个三”,基本上就把人的因素抓住了。
“三好”“四会”
设备维护的“三好”,即管好设备、用好设备、维修好设备;设备维护的“四会”,即会使用设备、会检查设备、会维护设备、会排除设备的故障。
5S活动
开展5S活动,也是生产现场的基本功和需要做的事情。
质量改进的基本功
1.急性质量故障和慢性质量故障
急性质量故障类似于人的急性病,来得快,但如果重视的话好得也快。例如,某工厂的生产线突然之间出现批量报废,一分析原来是某设备的轴承碎了。针对这个原因,只需要更换轴承、恢复生产,问题就解决了。
慢性质量故障类似于人的慢性病,平时看不出,也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但想要根除并不容易。例如,某工厂的废品率只有3%,但如果不重视,不去提高,多年后,这3%的废品率仍然会存在。
现场生产主管要重视急性质量故障,更要重视慢性质量故障。解决急性质量故障属于质量控制的范畴,主要任务是必须使产品合格,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马上解决,是一种救火式的管理,质量控制是质量检验部门的首要任务。
解决慢性质量故障属于质量改进的范畴。质量改进也叫质量突破,是指在原有质量水平上有所突破,例如降低废品率和减少缺陷等。看似很小的质量改进,能让企业前进的幅度非常大,按最新的质量零缺陷理论,如果企业能达到零缺陷,销售额最少能增长8%,整个利润最少能提高4%。
在质量管理的“三步曲”中,质量策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质量控制确保事物按照计划的方式进行,是实现质量目标的保障;质量改进则意味着质量水准的飞跃,标志着质量活动是以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在不断攀登和提高。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
2.质量改进的八个步骤
质量改进通常有八个步骤,同时这八个步骤也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这八个步骤分别是:
现状调查
本单位、本部门有很多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关键的,现状调查就是要抓住关键的少数问题,即抓主要矛盾。
原因分析
通过现状调查,能够找到主要矛盾,在这之后要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一直要分析到能采取对策措施为止。
确定主要原因
一个问题的存在,其原因可能也有多种,在此情况下,应该通过分析,逐渐缩小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范围,即找到主要原因,在此也可应用二八定律。
制定对策
在找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后,就可以应用5W1H的方法来制定相应的对策。
实施对策
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之后,还必须提高执行力,将每一个对策落到实处、落到每个人头上。
检查效果
在实施了对策之后,首先要和目标值对照,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检查对照。以检查所用对策是否正确。
制定巩固措施
若用来解决问题的对策是正确的,那就应该将成功的经验和工艺制度化、标准化。
遗留问题和下步打算
若使用了相应的对策之后,生产中仍然存在问题,就应该作下一步的打算,以求彻底的解决。
如果能自觉应用以上八个步骤,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如果善于不断总结经验,就能逐步得到提高。
本文首发:iso认证机构网 /uploads/image/202207/www.iso.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