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认证

员工总体报酬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网络2021-08-05349
员工总体报酬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好的经理人员应当不仅让员工挣到钱,而且应该让他们感到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托马斯·彼得斯  员工总体报酬的概念和主要内容(Total  Compensation) 总体报酬是企业支...

员工总体报酬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好的经理人员应当不仅让员工挣到钱,而且应该让他们感到工作的意义和乐趣。

——托马斯·彼得斯

 

 

员工总体报酬的概念和主要内容(Total  Compensation)

 

总体报酬是企业支付给员工个人的直接工资和间接福利费用的总和。

员工总体报酬在企业的薪资管理中非常重要。目前国内的企业除了支付给员工日常工资外,大概还有日常工资的50%是花在员工身上的各种福利费用,比如说交通、伙食补贴、住房福利等。但是如果员工感觉不到这些,就肯定不会起到积极作用。做薪资管理工作就要把这些员工感觉不到的福利变成一种真正激励员工的薪资。企业花在员工身上的每一分钱,都要让员工感觉到是对员工的回报,这样才能起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这是做薪资管理工作的一个目的。

总体报酬包括工资和福利支出。其中福利支出的计算标准政府都有明文规定,一般来讲,医疗费用通常占工资水平的7.5%或者10%;养老基金占20%;综合福利费用占10%或者14%~20%;还有住房公积金等。这些都是企业花在员工身上的钱。此外,组织员工活动、教育费用、工会的费用,所有这些都是员工总体报酬的一部分。

在一些现代企业里,还会有一些特殊的内容,比如公司会为一些高级管理人员提供车辆,给一些员工以俱乐部会员资格等,这也是总体报酬的一部分。

 

 

员工总体回报的概念(Total  Rewarding)

 

企业提供的对员工有补偿奖励效果的所有项目的总和,包括货币、物质性质的总体报酬和投资于员工的非货币、物质项目。主要有

●员工培训

●员工个人发展和晋升的机会

●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民主决策权

●各种名誉和精神上的嘉奖

总体回报(Total  Rewarding)跟总体报酬有什么区别呢?总体回报中包括直接或间接的货币形式,即总体报酬;但是除了货币形式,企业在员工身上还花了其他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也是企业对员工劳动的回报,比如培训,对员工来讲,培训、职业发展,也是他从企业得到的,是企业给他的东西之一,是对他的回报之一。所以从价值的角度来讲,钱是价值的一种形式,培训、职业发展也是员工认同的有价值的另外一种东西,把这些放在一起,就叫做总体回报。

 

 

员工总体报酬和总体回报的意义

 

总体报酬和总体回报所有的投入,怎么转化成员工认同的价值和激励员工的要素?这两个概念在具体薪资管理中有什么意义?

你提供给大家的是总体回报,而不只是工资。如果明确了这一点,在做工资结构设计和日常操作的时候,你手里又多了一个工具和手段。

 

1.总体回报和总体薪资的激励作用

薪资经理可以把它看成是企业给员工提供价值的一部分。做薪资设计的时候,或和员工沟通的时候,比如说聘用新员工时,要告诉他企业会提供哪些东西,就是待遇会怎么样。薪资经理可以从总体回报的概念来讲,职业发展培训和各种各样的民主决策及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对大多数员工来讲是非常有价值的。

 

2.总体报酬是企业花在员工身上的费用成本

做员工管理工作和激励工作,不仅仅是把钱花在工资和福利上,有时候也把钱花在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上。当然有时候培训和发展是业务的需要,本身就是业务成本的一个部分。但是薪资经理可以把这个钱也算在人工成本上面,这也是员工认同的价值之一,它会转化成企业的优势。各个行业的特点不一样,比如说高科技企业用的都是学历比较高的员工,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除了提供培训之外,也能用在对员工的激励上。薪资福利工作有一条绩效导向原则,如果你把提供的东西跟绩效联系起来,就能起到积极作用。

 

3.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企业给员工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工作业绩突出的、表现好的人得到的发展机会和培训就多。企业不仅把业务成本花在业务上,而且还把业务成本花在员工的激励身上。

要给员工开一个清单,提供的一揽子待遇都包括哪些东西,如职业发展,可以很明确地跟员工讲,在企业里工作两年至三年以后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发展机会,员工会很受激励。

有些企业每年年底有一个总结,薪资福利工作者也可以给员工提供一个有公司回报的一揽子报告,(是保密的,给员工个人的),上面写着在这一年里,公司提供了哪些工资,员工拿到了多少工资,公司给了哪些福利,就是员工的TotalRewarding。有这个一揽子报告员工感觉很不错,他再做职业选择时候,就不仅仅会考虑到工资,还会考虑到福利、培训、职业发展。换句话说,总体报酬中的其他部分,非钱的部分跟钱的部分是一样的东西,对员工都有实质意义。明白这点,员工再来看公司回报的时候,就是一个总体回报的概念,而不是一个总体工资的概念。薪资管理经理只要把这一点明确了,通过沟通,让员工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对员工的激励作用非常明显。所以说,人力资源管理既有客观的物质性的工作,也有很多是心理上的沟通,就是常说的思想工作,思想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有价值。

●总体报酬,包括直接工资(固定工资、浮动工资和奖金)和间接发放的福利费用,一般来讲各占50%左右。

●员工总体回报除了总体报酬,还有一些是企业花在员工身上的非金钱的形式,如职业发展、培训等,这些对员工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总体报酬和总体回报应该在企业的管理中体现出来,让员工感受到,让它们真正成为激励员工的手段和措施。

 

第5讲工资系统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工作若成为乐趣,人生就是乐园;工作若被迫成为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歌德

 

 

工资要通过职位体系的操作实现

 

企业的薪资福利管理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道理非常简单:工资是员工跟企业之间聘用关系的直接反应,而且这个反应是通过职位体现出来的,职位是员工跟企业之间的桥梁,职位的职责和职能反映了该职位在企业业务运作中的作用和效益价值(经济价值),职位的角色要求和任职资格反映了担任该职位的员工所应具备的能力和应该付出的劳动,因此工资的系统设计要围绕职位系统的设计展开,工资结构和工资标准应针对职位制定。对企业来说,职位体系是它的基本支撑体系。

能够为所有的员工提供一个公平合理工资的职位体系应具备哪些内容呢?

职位体系内容:

●职位设置

●职位类型

●职位标准

●职位要求

……

职位体系的内容由企业业务性质和运作流程直接决定。职位描述和职位评估都必须以职位要素的确定为前提。

一般来说,职位体系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骤:

◆分析业务流程

◆划分职能部门

◆划分职系

◆确定职位

◆建立职位体系

 

1.分析业务流程

人力资源工作、薪资工作都是围绕业务展开的,不能跟业务脱节,职位体系的建立也是一样,首先要做业务流程分析,如:

生产流程——

企业的主业是什么→原材料来源→初加工→再加工→……→成品→市场销售→消费者

 

2.划分职能部门

业务流程的过程包括哪些业务范围,相对来讲就有哪些职能部门。比如说现金的管理或者帐目的记录,都应该放在财务部门。此外还有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产品开发部门等。

 

3.划分职系

划分了职能部门之后,就要看一个职能部门里有哪些职系。即使在共同的职能部门里也会有不同类型的工作。比如财务部门中的会计,主要做帐目记录,有一些专业方法,这就是一个职系;帐目记录以后,有分析企业的成本情况、经营效益的,这就是又一个职系,叫做财务分析,是和会计不同的两个职系。有些规模大一点的企业,还会有税务、审计的职系。

 

4.确定职位

根据工作的复杂程度、工作经验、年数的要求和对技能的要求,每个职系里面又会有不同的职位,比如会计职系,可能包括会计助理、初级会计和高级会计这样三个职位。

 

5.建立职位体系

每个职能部门和每个职能部门的职系,以及每个职系的每个职位确定了以后,职位体系也就可以建立了。

 

 

 

企业的职位体系决定工资系统的框架

 

职位体系确定之后,不同职位有不同职位的级别,一个是员工的级别制度,另一个是员工的宽带制度。同一个级别,薪资的范围大概都差不多。宽带也是类似等级的,是比较新的概念,其特点就是把“级”的范围定得比较宽,一个大型企业,可能从最基本的初级员工,到最高的总裁、总经理职位,有5个、6个带别。

一般企业无论职位体系是什么样的,都会有一个级别或带别。因为不同的业务部门要合作,人力资源部门要制定很多薪资福利政策,肯定要针对不同部门,不同部门之间怎样比较,怎样平衡,很复杂,很难操作,有了级别或带别之后,就把整个公司都给界定清楚了。所以职位体系除了本身的职能部门、职系和职位之外,还要有级别,而且级别跟工资是直接相关的。

怎样设计工资系统呢?

一种是采用级别工资制。工资设计有几种不同的做法和思路,比较简单的一个做法,就是根据级别来设计。比如说有10个职能部门,有30个职系,100个或者150个职位,但是整个级别就15个,工资系统就是按15个等级的工资系统,每一个级别,都给一个范围,在哪个级别里,就用哪个级别的工资范围来发工资。

另外一种是采用职能化的工资系统。比如说公司有10个职能部门,就有10个工资系统,财务、销售、人力资源各有自己的工资系统。在每个部门,仍然是根据职位的级别和类别来制定工资的等级,当然每一个等级又会有一个范围。因为每个部门的工作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这样做,有利于进一步把工资和职位结合起来,针对性非常强。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或者薪资福利管理有一个市场导向的原则,每个职位都是从市场上来的,越来越多的人才都是专业化人才,有专业化市场。这样,给专业人才提供的薪资和报酬也是按专业化的思路来做,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工资系统的决定因素

 

1.企业本身的业务性质

企业本身的业务性质决定整个工资系统的幅度、标准和工资结构。比如说做软件开发的企业跟生产洗发水的企业工资标准肯定不一样,而且工资结构也不一样,因为业务性质不一样。

●企业工资系统的幅度,指单一职位可能的最高工资和可能的最低工资之间的范围。

●职位的工资标准指单一职位不同任职员工可能拿到的是各种工资总和的平均值。

●职位的工资结构,指某一工资类型中单一职位的总工资的各组成部分。

 

2.企业的体制

所谓体制,民营企业是一种体制,国营企业是一种体制,股份企业是一种体制,合资公司也是一种体制,不同的体制有不同的工资结构、标准和幅度范围。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相对来讲,工资的标准比较高,本土企业可能会稍低一点,在本土企业中,民营企业、私营企业跟国营企业又有区别,因为这些不同的企业经营模式不一样,每个人的工作量,每个相同的职位要求的技能、要求的资历都不一样,所以会有不同的工资标准。

 

3.市场行情

参照企业所在市场的行情来确定具体的工资系统。

企业工资系统的设计有一个市场导向,在做所有薪资福利工作时,都要看企业所在的地区市场和行业市场以及企业的定位。一个是市场,一个是企业本身的市场份额,两者结合起来,企业的总体工资水平处在同行业里什么样的位置,落实到具体的职位上是多少钱,这样就基本上确定下来了。

 

 本文首发:iso认证机构网 http://www.iso.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