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掌握心理测量的一般规律(下)
人力资源掌握心理测量的一般规律(下)
0.1 心理测量与行为预测
心理测量有很多方法,不同的测量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行为模式进行预测,从而可以有效地做好选拔工作。
笔试测量就是让应试者用笔现场答题,虽然现在也可以用电脑迅速答题,然而笔试有其非常独到的优越性:它能够暴露人的行为特点。在笔试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每个人答题的态度、答题的速度、答题的情绪、答题的效率,测试者可以通过这些习惯来推断那些试卷有没有效果,即如果应试者在答题时态度不认真、很散漫,而且没人在的时候,对方在左顾右盼而言其他,那么这种人做出的试卷的可用性就值得考虑了。
情景测试的方法和笔试有所不同,它是安排大家在一起进行一些内部讨论,甚至一些管理游戏。经典的测量有很多,比如文件框的讨论、无领导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等。通过这些测试,可以了解人与人在交流的时候有怎样的行为、如何表白自己、如何倾听,这些都是我们从行为样本中可以分析到的内容。
0.1.1 心理测量工具类型一—分类型的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归类,心理测量的第一类就是分类型的心理测量。比如,以下心理测量工具共有7道十分经典的题目,每道题的左边是一个行为描述,右边也是一个行为描述。
1.测量方法
具体的选择方法很简单,以第一题为例,如果你不太在意约会的时间,而且经常这样做,你就选择靠近“1”的数字;如果你从来都不迟到,你就要选择靠近“8”的数字,总之要按照你行为的频率去客观评价真实的自我,从而做出实事求是的选择。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在这些数字中,你不可能选择到一个居中的数字,这里强调的是“强迫选择”规律。它可以强迫你选择出你的优势行为,即寻找出你的一种行为倾向。
测量结束就要进行分数的计算,你要将你选择出的七个数字相加求和,然后再乘以三,这样得出的数字就是你的测量分数。
2.两种类型的特点
根据上面的测试,最后得出的分数一般可以将人分为如表6-2所示的两类,但是,如果分数超过了120分,这类人就是极端A型的人,同理,如果分数在90分以下的人,就是极端B型的人。这两类人属于A型、B型中各自倾向极其鲜明的类型。
不同的性格类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这是一个一般规律,但不是绝对真理。这种性格测量能达到70%以上的信度就算不错了,想用七道题把人群精确的分开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其中还是有一些规律性可以合理把握和利用。首先,我们要掌握测量的一种技巧—强迫选择,这样很容易寻找到一种倾向性;其次,要学会这种以归类测量的方法,用量表把人分类,然后再研究每一类的特点,将人进一步细分。
心理测量工具类型二—单一维度型心理测量
按单一维度来测量人也是一种有效的测量方法,这种方法会给出列好的一些特点,根据个人的选择测出其在某方面是高分还是低分,然后用不同的特点来刻画整个人的人格特质。我们这里给出的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测量,叫做内控型和外控型测量,即测量控制源。
控制点的研究是心理测量中的一个亮点,不同的控制点可以决定一个人在企业中适合做什么。对表4-3中的题目来说,测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你要先面对第一个问题:“你认为自己的努力工作经常会如愿以偿,还是正好相反,外因的影响更大呢?”,对于这个问题,你可以选出不同程度的选项;接下来你要做第二个选择:“你在制定计划时,几乎能够肯定它能实现吗?”有的人可能会选择非常肯定,而有的人则会认为计划是拿给别人看的,所以他不太肯定结果。总之,随着选择的进行,你的性格就会渐渐凸显出来,也就被施测者发现了。
这种测量能够区分一个人的特点,因为人在控制类型上确实有不同的控制点,一种人比较倾向于相信外界因素控制事物,这种人就叫外控型,而另一些人则坚信事物的结果和过程都可以做到人为控制,因此称之为内控型。
这两种人是不一样的,他们的不同清楚地体现在两大方面:
1.性格与健康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越是内控的人越健康。身处高压力职位的人当中,健康的人比患有疾病的人更加内控。研究发现内控的人在出现健康问题时,会采取更多的措施;内控者更愿意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内控者减肥更易成功。
2.性格与事业
大量研究表明,外控分高的个体相对内控分高的个体而言,对工作更不满意,对工作环境更为疏远,对工作投入度更低,缺勤率也更高。
本文首发:iso认证机构网 /uploads/image/202207/www.iso.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