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职场冲突的处理方法(上)
行政管理职场冲突的处理方法(上)
冲突的定义
冲突的产生是由于太自我、太坚持、太自以为是,冲突的存在是由于一直企图改变对方。但改变别人之前应该先改变自己。
(一)冲突的概念
冲突是指一种情况,在这情况中,一个人会去从事两种以上相互排斥的活动。
例如,在语言层次上,一个人可能想说实話,但又怕冒犯別人,这种矛盾就会导致冲突产生。
(二)冲突的本质
实际上,冲突的本质是一种战争或斗争。
冲突是纷争、一种行动,感觉或外表的不协调,这是伦敦英文字典所提出的概念,冲突不是原因而是结果,战争绝对不是冲突的本质也并非冲突的开始。
冲突的本质可以理解为:
一种战争或斗争
纷争
争议
不睦
行动、感觉或外表的不协调
利益或原则的敌对
相互殴打
抵触
彼此在想法、欲望、事件或活动上的不相容
……
(三)职场冲突
办公室职场关系既单纯又复杂。常言道:“在职场上,不能只会做事,更要会做人!”因为任何工作都脱离不了“人”。
职业成熟度,是衡量人在面对职业问题时“正确认识与行为”的能力,它建立在个人职业特质和职业实践积累的基础之上。
1.职场冲突的定义
将冲突的范围再缩小到职场,职场冲突只是在公司、组织内部,发生在员工之间的状况,这些员工的工作是相互影响的、彼此是互动、互进的关系。当员工之间发生冲突状况的时候,双方都会很生气,都处于负面的情绪当中,而认为一切都是对方的错,那么很可能因此衍生的行为会影响到生产力、工作绩效。
职场冲突还有另外一种,比如在开会时每个人都提出各自的意见,这不见得是坏事,有的理念认为社会要进步、公司要进步有必要鼓励冲突,是否值得鼓励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冲突的性质,看冲突的建设性所占的比例更高些还是破坏性更高些,如果冲突影响到生产力以及工作绩效,即属于破坏性冲突,对公司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职场冲突的要件
职场冲突的要件有四个,我们这里并没有将冲突划分成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
当事人双方具有相互依赖性
当事人双方彼此指责
当事人双方都在生对方的气
当事人双方的行为都会影响生产力与工作绩效
职场冲突的结果
职场冲突的结果是相互依赖性。
员工之间发生冲突、或者主管之间发生冲突,原因在于时间重叠,时间不是用来做事情而是用来解决冲突。
如果在公司里经常发生冲突,时间长了以后领导层们很可能会进行人事调整,因为在冲突当时,对方很可能会受情绪影响而拒绝提供资料或者仅提供错误资料,根据不完整的资料或错误材料做判断,很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
职场冲突的结构和成本
1.职场冲突的结构
相互依赖性
冲突所涉及对象的数量
当事人的身份
谈判者的权力
急迫性
沟通管道
2.职场冲突的成本
在涉及利益的时候,越早坦率,后期的沟通成本、磨合成本越低。在涉及规则的问题上,坦率、坦诚就更加重要。不坦率,按照“潜规则”来做事,如果大家的认识不一致,不管是暗的还是明的冲突都在所难免。坦率,可能开始有人不适应,但坦率几次,认识到坦率效率、省心等种种好处,就会喜欢。除非你的想法完全“见不得光”。
时间成本
决策成本
重组成本
损害成本
员工成本
职场冲突的风险
职场冲突的存在不是没有好处的,其潜在好处包括:减少工作枯燥感、增进自我了解、为回避冲突可以激发个人工作热情、冲突也可以促使决策者对问题做深入的思考。但也存在一定风险。
职场暴力
怠工
黑函
诉讼
竞争,指的是目标不兼容,但对某一目标之追求,不足以影响另一目标之达成。像跑百米赛,只要遵守游戏规则,谁能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目的地,谁就争得冠军。所以选手之间是处于竞争状态。
冲突和竞争相同的地方,在于目标不兼容,但冲突指的是对目标的追求,不但足以影响另一造目标之达成,而且正在发挥该影响力之中。以跑百米赛作例子,如果大家都非常守规则,则参赛者之间就是处于一种竞争状态;但是如果我推你一把,你踹我一脚,则参赛者之间就是处于冲突状态。其实,一种事件究竟是冲突还是竞争,要看规则怎么设计,以及规则是否被遵守。
严格来讲,在社会、政治、经济、企业经营的领域内,很多大家原来以为是竞争的局面,其实都是冲突。冲突是一种生活方式,无从回避,也不一定不好。只是冲突过度,会消耗太多能源,使得人们对所处的环境无法做出贡献。
此外,为了争取公司资源之支持——而资源通常是稀少的——各中心就会各出奇招,于是产生冲突。所以在任何机构,合作、竞争与冲突都是并存的。
管理学者杜拉克曾说:“任何组织,包括人或机构,如果不能为它(他)所置身的环境做出贡献,在长期下,这个组织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也没有存在的可能。”所以讲求绩效,是现代经营者非常重要的使命。而经理人如果能够做好冲突管理,对提升绩效应该有实质的帮助。
职场冲突的处理方法(中)
对习惯和风格的认识
成功者普遍具备与人愉快共事及和谐相处的能力,其能力的基础则在于正确的分析与适时适度的调整。
(一)分析对方
以貌取人在一定程度上讲是有道理的,以貌取人不是说以貌象来评价对方生活在哪个阶层,而是用其分辨对方的情绪、心境的程度。
1.个性
个性=性格+风格
性格,是表示个人内在的自我状态
包括个人内在思想、态度、感觉、价值判断等。
风格,是表示个人外显的言行举止
包括肢体语言、用字遣词。
行为,是一个人显现于外的言行举止。
也就是个人生活的外在显相。这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平时需要多加注意,不要以为内心的东西外表不会表现出来。
2.习惯
风格是由习惯行为所决定,而不是由偶发的行为所决定。个人风格是有关于一个人一而再、再而三,日复一日所做的事,也就是有关我们毋须多加思索而做出的事。
习惯行为也被称为“第二天性”,因为我们几乎是直觉的依赖这些行为做事情,正因为组成我们风格的行为具有习惯性,因此这些行为感觉好像是天生的一样,让我们觉得自在。
习惯是行为长期保持的结果,包括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要改变是非常难的事情,但控制还是可以做到的。
有人约会或开会常迟到
有人几乎每次都很准时
有人几乎总是一丝不茍
有人常激怒别人
有人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有借口
有人个性严谨,埋头苦干
3.风格
简单来说,你的风格,就是其他人对你言行举止的看法;具体的说,一个人的风格,是指他行为中所展现出的强势与反应行为模式,这个模式能帮助我们预测这个人喜欢用哪种方式与人相处和共事。
用风格的角度来了解别人,这种方式,它强调的是人的行为,而非人的性格。
人际风格模型是有关肢体语言的模型,包括:这个人走路快慢?手势多寡?嗓门大小?说话是否有明显的抑扬顿挫?
风格是建立在别人对你的认识上
你的风格并非建立在自我了解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别人对你的认识上,不论别人对你的看法是否符合你的自我形象。
① 行为风格并无好坏之分,它只代表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②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被别人看待的方式,但我们的日常举止,与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之间,总会有些差距。
③ 行为风格代表别人对你的看法。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种主导风格
换句话说,在与人相处共事上,每个人有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易言之,这就是个人的“自在范围”(Comfort-zone)。
① 早在幼儿时期,你就已经发展出自己最喜欢的风格,而现在你大多是依赖着这种风格行事。
② 正因为这种风格已经成为你的一种习惯,因此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于各种场合展现出这种风格,包括工作时。
每种风格都有潜在的优缺点
优点其实只是潜在的资产,想要让这些优点变成真正的资产,还需要花费一番功夫养成。缺点则是潜在的负债。
你无法改变自己的主导风格
你的风格只是你的重要部份,但只能代表部分的你,行为风格也只能描绘部分的你。
① 行为风格相同的人也会有相异之处。
② 接纳各种不同的风格,就能让人际风格模型成为你的助力,而非阻力。
(二)自我调整
为了团队成功,其内部的每位成员都必须学习调整自己的风格,配合核心主体的工作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团队获得最大程度的成功,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相对弱势成员提升自我能力。
1.风格冲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为人处世方式、习惯、风格;同样与之共事相处的人也有他们自己的一套方式、习惯、风格,不同风格的人聚在一起工作,但彼此都不愿意适应对方,可能就会发生严重的问题。
每次只要有人在工作时不到,就会造成沟通障碍、合作受阻、机会丧失等情形,而生产力也肯定向下滑落。
虽然有时不同工作风格之间的差距很难弥补,但却没有任何一种风格是无法与其它风格并存的。
如果有两个风格不同的人无法相处,问题并非出在不同风格无法兼容,而多半是由于双方互不妥协所致。
2.风格调整
为了团队成功,每个人都必须学习调整自己的风格,这就是所谓的风格调整。风格调整包括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你的工作方式更能配合其他人的风格。
调整行为就如同职业棒球选手在接到快速直球、外角滑球和曲线球时,会用不同的挥棒方式接球一样。
风格调整,是圆融,而非操弄或顺从。
风格调整就是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配合别人喜欢的互动方式。
风格调整改变的是你的行为
调整风格即在一定程度上违背自己的本性,违背自己是很辛苦的事情,但如果不在调整风格上辛苦,人生便会很辛苦。
① 风格调整不是去改变别人,而是改变自己。
② 风格调整,就是接受别人的风格。
接受别人风格会带来三种正面结果
结果双方对关系都产生正面的影响力,不管是谁先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人际间的弹性,需要有人先将步调转成与对方一致,你应该做你所能做的,找出方法,让别人可以轻松愉快的和你工作。
① 你不需要等别人改变成你那种做事方式后,才让关系步上轨道,虽然你无法控制别人的行为,但你可以控制自己的。
② 试着去适应别人,不但使你更觉得大权在握,常常也能帮助你达成目标。
③ 等到你让别人觉得跟你一起工作变轻松时,对方通常也会将自己的行为改变成你所喜欢的样子。
风格调整是调整某些行为
① 找出你和对方风格的不同点,之后调整你的肢体动作,以及你的说话方式,以便更符合对方喜欢的做事方式。要注意的是,哪些行为能让对方觉得彼此的互动更自在。
② 调整少数行为,即能大大改善人际关系。
关键时刻再调整风格
过度调整会有危险,过度适应他人的人,并不会将自己特有长处带进一段关系中,反而会失去大部分的活力。
沟通的模式、障碍与过程
伦理、信念、动机、需求、经验,这些统统造成了今天每个人所拥有的价值观,价值观各有不同,有的人做事情偷工减料、敷衍;有的人做事情亲力亲为、认真,价值观与人的人格、年龄、职业、地位、角色都有牵连。
(一)价值观的差异
价值观是判断的基础,判断事情的好恶、轻重、以及对事情的反击,对相同资讯的判断基础不同,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结论。
资料组合成为资讯,资讯又被称为信息,信息再经排列组合、以及判断以后成为知识,知识再经排列组合后成为智慧。每个人的智慧不同,因为其判断基础不同、价值观不同。
(二)沟通
有效的沟通至少由两方组成,在组成沟通的两个主体中由于种种差异经常会产生沟通障碍,良好的沟通要遵循“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争取双赢。
1.沟通的模式
沟通的模式至少有两方,一个人说话、另一个人听,说话的可以理解为发出讯息的人,而听的则是接受讯息的人。
2.沟通的障碍
通常发出讯息的人与接受讯息的人间经常存在障碍,障碍产生的原因在于彼此价值观、判断的不同。
发讯人心态不正、认识不清与发讯不当是产生障碍的基本原因,而收讯人由于各自理解程度不同,听不进去、听不明白、听不清楚都会造成理解障碍。
每个人发讯息的背景不同、知识不同、能力不同,如果双方重叠的地方很多那么沟通则会变得容易。
本文首发:iso认证机构网 /uploads/image/202207/www.iso.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