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管理核心竞争力
销售管理核心竞争力
能力之争——公司竞争战略的新规则
什么是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就是展现在能力之间的竞争。能力之争是公司战略的新规则。公司、企业、集团之间,统统都是能力之争。竞争力一般反映在五个方面:即速度、一贯性、敏锐性、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如图1-4所示。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所谓能力之争其实是一个反馈回录,从顾客的需求开始,到顾客的满足为止。企业在哪些地方满足了顾客的需求,是速度?一贯性?敏锐性?还是灵活性、创造性?都构成企业的竞争力。
1.速度
首先是速度。在全世界做快递最成功的公司几乎都是美国人,世界三大快递公司:一个是联邦快递,另一个是联合包裹(UPS),第三个是敦豪速递(DHL),这三个都是美国公司。他们把亚洲视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而中国又是亚洲最大的市场,三大公司都在中国针锋交会,相互竞争得你死我活,凭的是什么?速度。谁若能够比他们三个快递的速度更快,谁就能站稳市场,做大蛋糕,如果不行,就得靠边站,这就是速度。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没到中国以前,中国难道没有餐厅吗?但是只要看看必胜客出菜的速度,再看看中国餐馆出菜的速度,就知道什么叫做快餐,这就是速度之争。三家美国快递公司展开竞争时,曾经有一家公司做了这么一个广告:“我这辈子都不会迟到”,后面写了一句话:“如有延误,原款退还。”它们极力强调快递的速度。
品牌战略的实施之一是提速,从铁路到航空,到快递,到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都在竞争速度,谁赢得了时间谁就占有了市场。
2.一贯性
所谓一贯性就是从老板到伙计,都以客户为中心。有的企业,名义上是以客户为中心,但实际上恰好相反,越是在上面的领导,大概越重视客户;越在底下的越不重视,到门口的门卫,大概就更不重视了,这就没有一贯性。
在一贯性方面,最值得称道的是麦当劳,麦当劳一般与肯德基比邻相居。如果遇到肯德基生意特别好,客人非常多时,麦当劳的小姐就会在窗口上露出脸,不断地招呼客人,直到客人掉头回来。从他们的老板到伙计,都非常注意招揽客户。而国内的企业都把客户称为上帝,最流行的一句话是“客户是上帝”,嘴巴虽然也常常这样说,但没有几个能真正落实到行动的。这就没有一贯性。
3.敏锐性
市场中一旦稍有变化,就要敏锐地感受到。这就是敏锐性。
为什么星巴克能想得到这么多,因为它有敏锐性,很敏锐地发现什么是中国的新消费文化,什么是中国的新新人类,他们提倡享受第三空间,这就是敏锐性的一个方面。
4.灵活性
任何东西都要具备弹性,有些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国内最近搞家电价格赛,风起云涌,大家都在争相挥泪降价。试想如果一家公司的产品销售已困难到不得不降价时,显而易见它确实再也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了。
尽管产品销售已困难到不得不降价的地步,但对业务员而言,出去跟客户谈生意,也绝对不能一开始就谈价钱。在客人还没有了解产品价值以前,不要马上跟他谈价格。他只有了解了产品的价值,才会接受你的价格,否则他在跟你谈价格时就会对你的产品感到无所谓,把它当做不重要的产品,当成不值钱的地摊货一样地杀价。
5.创造性
中国古代有很多伟大的发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等震惊世界的四大发明。但是现在的教育方式却大大抹杀了中国人的创造性,原因是发明出来以后没有继续进行改革,继续创新。
世界上有三种公司:第一种是追随者,跟着潮流走:第二种是生存者,预见之后做改变;第三种是自己创造改变,也就是领导者。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不到20年的时间,真正生存下来的企业有几家?很难说。人们常常说的大企业,都没有超过20年。都是刚刚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真正能生存下去的,要看以后。谁是世界500强?中国企业哪个先进去?哪个第二个进去?哪个第三个冲进去?哪一个被踢出来呢?能进世界500强当然是头等的好事,但更重要的是能坐在里面十年二十年而不被踢出来,才叫过硬的真本事。自己能领导创新,能制造突破,那才叫做领导者。
有这么一句话:思维感性行动。21世纪的今天,对人才的要求,不但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艺术感觉。专业知识跟艺术情感相结合,才是最佳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建议所有的有领导者还有主管,都要有一点儿软性思维,开发艺术的创意,这样的产品才会更美。
正如钻石,在化学里叫纯碳,它的物理特性是用激光照如果能90度完全反射,那颗钻石就是真的。钻石从背面看是八颗心,从正面看是八根剑,所以叫做背面八心,正面八剑,透着灯光看就能看到。可是卖钻石却不是这样卖的。卖钻石的人会用软性的思维来感动买者。例如他会在模特身上挂一颗钻石,这么一来就会光芒四射,吸引很多买者,这就是广告的效果,也就是软性思维。
以上讲了核心竞争力的五点要素,最后以一个案例来展现核心竞争力的实现技巧。
五种竞争动力模式
上面提到核心竞争能力,又提到竞争优势和资源,谈到了有形和无形资源。这里再谈谈什么是竞争动力。一般来讲有五种竞争动力模式。
1.直接竞争者
直接竞争者就是现存的一些竞争者直接参与所产生的竞争。像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这几家银行都在互相竞争,他们是直接竞争者。
2.潜在的加入者
潜在的加入者是将来可能还要进来的人或公司。如中国银行之间的竞争,叫做现有公司之间的竞争。随着中国加入WTO,将来还有更多的外国银行要加入进来,展开竞争,叫做潜在的加入者。又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电信,他们之间的竞争是现有公司之间的竞争,将来还有很多其它像日本的NTT,美国的ATT,想进来跟他们一起吃电信运营这块大饼,这些都是潜在的加入者。
3.供应商
除了面对现存竞争者以外,还要看看原料供应商。例如石化公司,最上游的是炼油厂,中间是石化的原料,底下是石化的产品,形成一条上中下游的供应链,每一环都会造成竞争。上面的原料供应不上,石化原料做不出来,底下的石化产品就没有石化原料可用,这中间形成一种供应之间的竞争,称为供应商竞争。为什么生产者到最后,总要开发它的上游,生怕上游捏在别人的手上,没有办法形成一条龙,这其实是供应商对自己的竞争。企业运作时就该想想,自己有多少原料,半成品或者零组件是否掌握在别人的手上。
4.替代品
一个产品出现以后,慢慢就开始有替代品,新的东西就出来了。像手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家公司都在不断地创新,像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韩国三星,不断地推陈出新,每年都有新款出来,因为替代品太快了。在电子界里,可以说每一两年就要替换,这种替代极为迅速。《电子学》的课本几乎每年都要重改,每年都有新的资料,如果三年不看新资料,《电子学》就几乎教不下去,由此可以想像电子界的推陈出新的速度是多么迅速。
5.采购者
买东西的人,即采购者。消费者的口味、偏好随时都会转换,所以采购者又给自己带来一种压力,至少在价钱上讨价还价。今年流行开桑塔纳,明年流行开本田,后年流行开沃尔沃,也许再过几年全中国都喜欢玩奔驰、宝马,这很难讲,卖汽车的哪个敢说消费者永远喜欢自己的汽车?
市场竞争策略的选择
一家企业的优势就是主打产品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应把自己的拳头产品拿出去和别人竞争,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哪一点儿跟别人不同,也就是什么是主力产品。既然是主打,优势在哪里?
根据营销专家们的调查,新产品推出来以后会失败的理由是:①市场分析不足,占32%;②产品缺失,占23%,合起来正好是55%,占一半以上。新产品失败的两处致命伤是:①没有很好地分析市场;②产品本身有问题。所以拿一些有问题的产品,再加上对市场不了解,就注定了最终要失败。
那么,应如何设计产品,使它具备很强的竞争性呢?要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做到以下两点:①要差异化;②成本领导,如果企业的产品和别人完全一样,那么企业可以降低价格。
行销学上有一个概念:自己的产品跟别人的产品如果完全一样,顾客说不一样,那么一定一个成功而另一个失败。自己的产品跟别人明明不一样,顾客说一样,那就是输了。差异是顾客决定的,一旦被竞争者模仿就失去了竞争力,产品价格就没有优势了。
什么叫成本领导?就是想尽办法把成本降低,把价格降低。哪怕产品的品质及它的功能和一般的看起来差不多,但是有谁能够比自己做得更便宜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称之为成本领导。在成本领导里也有一句话:一旦丧失了成本领导的地位,那很快也随之就失去了产品的优势。
差异化竞争
喝过星巴克的人都知道里边的消费不便宜。但是星巴克照样备受人们的青睐,原因是有差异。要享受它的第三空间,就只好忍受差异带来的高价,就这么简单。中国的麦当劳的价钱其实不便宜,跟美国的麦当劳的价钱一样,但还是人满为患,原因也是差异化,都认为那是美国文化,就进去吃了。等有一天人们觉得美国文化也不怎么样时,麦当劳准会乖乖地降价,一直降到中国人可以接受的水准。
有两个因素可能会使企业的竞争优势削弱:①企业的产品只要被别人模仿得维妙维肖,那企业就失去了竞争优势;②企业的成本如果被别人追上,或是别人的成本比企业还便宜,那企业就失去了竞争优势。
竞争是很激烈的,要说出自己产品跟别人有差异,真的很难。而这个差异不是自己说的,应由消费者自己亲自感受,他若能感受出来,那就成功了。要是消费者说,什么瓶子都无所谓,我喝的啤酒,哪怕用瓦罐装也没关系,那就完了。如果消费者说:“啤酒都差不多,我特别重视啤酒瓶是否真正洁净,千万不要在里面看到一只小蟑螂。”那么立波啤酒的这个广告就有效了。差异是由消费者决定的。
差异化表现在很多方面:采购、设计都可以差异化,制造、出货、人事管理、咨询系统、财务管理、行销、顾客服务等方面也统统都可以表现出差异化。做酒店的可以在顾客服务上表现出差异化;做贸易的可以在咨询系统上表现出差异化;做大麦厂可以在采购出货上面表现差异化;做室内装潢的可以体现设计的差异化;做机器、做汽车的可以在制造上体现差异化;做直销的,像安利、雅芳、玫琳凯,统统表现在行销上的差异化。玫琳凯有她的一套表现,而雅芳另有她的一套制度,安利有安利的模式,它们都表现出了各自的差异化。
低成本竞争
竞争策略要反映在两件事情上:①你的产品跟别人不一样;②你的产品比别人更便宜。世界有两家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一个是美国的波音,另一个是欧洲的“空中客车”,“空客”是后起之秀,它能与美国波音抗衡,靠的是什么?是在技术方面?波音一定把空客的飞机分析过了,空客所拥有的技术波音全部都掌握了,在技术上都差不多时,剩下的就只有成本了。
试想如果空客失去这张订单,就意味着空客将永远和低成本市场无缘,空客的发货量第一次跟波音平起平坐,凭的就是成本优势。这次抢到订单,就证明空客的竞争优势在于成本领导,在飞机制造业,它要居于成本领导的地位。
总之,竞争优势应分成哪几块?正确答案是分四个象限:①产品是现在的,市场是目前的,叫做现有商品对付现有市场,企业要发展的策略就只有不断地渗透,可称为渗透策略;②产品是现成的,市场是新的,就是不断地开发新市场,称为用现有产品对付新市场;③产品是新的,市场是现在的,那叫开发产品线,叫做用新产品对付现有市场;④产品是新的,市场也是新的,叫新产品对付新市场,称为多样化、多元化、多角化的策略。这四个策略可能都会碰到,其实说穿了就是两件事:①做出企业产品的差异化;②表现出企业产品的成本。
行之有效的策略联盟
1.策略联盟的重要性
尽管在策略中谈到要把资源拿出来有效、集中或弹性地利用,但毕竟资源有限,有时不得不采取策略联盟的做法。
所谓策略联盟就是利用别人的资源。在自己的资源已经尽可能地集中、有效和弹性地利用之后,仍然不够。只能再利用别人的资源、产品、服务、资金、渠道、技术,这都叫策略联盟。
这几年来,受肯德基和必胜客的影响,麦当劳的生意有时不太理想。麦当劳以前的习惯是自己成立一家门市独立的专营店,麦当劳发现这个方法有问题,所以他们开始借助沃尔玛来扩大它的业务。这种方法沃尔玛以前也尝试过一次,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2003年他们又重新思考这个模式。以前麦当劳在沃尔玛的后门开起门面,效果不太理想。现在又卷土重来,打算开在沃尔玛的前门,跟它并列,就像上海很多店在家乐福的门口附近开咖啡厅一样。麦当劳在沃尔玛的门口或旁边开专营店,会不会带来更好的优势条件,现在还不清楚,但至少沃尔玛的快速发展,它能一年达到两千亿美元的赢利,麦当劳一定不会忽略这个渠道,沃尔玛本身也可以利用麦当劳,在它的门口招揽更多的客户,大家相得益彰。这就是麦当劳和沃尔玛的策略联盟。又如,世界有两大航空公司:一个是荷兰皇家航空,另一个是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现在这两家公司搞策略联盟,横跨大西洋,形成了一个航空业中的策略联盟,结果是该策略联盟对其它航空公司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和压力。
国内很多企业都在一哄而上地搞IT,其实这些企业本身并不是一个真正的IT,它们既不是制造商也不是供应商,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使用者。根据调查,现在搞IT的人,一半以上都没有IT外包,但是未来18个月,就是未来的一年半中,80%的人会考虑外包。因为做一个IT,要有很多设备,有很多软件,还有很多服务人员,如果外包,就可以快速地赢得竞争,又能提高服务的质量并降低投资,还可以利用已有的经验,扩大经济规模,满足未知的需求变化,上述这些都是IT外包的好处。
台湾卖豆浆、油条的人都不是自己来炸,而是别处另外有人专门炸油条,再批发给所有卖早点的人,还有专门煮饭的,一天就煮几顿饭送到所有的快餐厅。
2.策略联盟的误区
国内的航空公司,有一种所谓的策略联盟。国内航空公司很多,而世界上有航空公司的国家很少,中国民航机大概有500多架。美国UPS一家航空公司就有560架,他们一家航空公司飞机数量等于整个中国民航机的总和。国内的航空公司一半以上都不超过10架,还有几家只有3架、4架,这表示民航需要重组。现在国内计划把民航组合成三大块,另外再加上中国国际民航和上海航空,划分成5个模块。其实这样简单的组合不是真正的策略联盟。这是因为:①飞机的架数并没有增加或减少;②飞机师的数量也没有增加或减少;③空中小姐的数量没有增加或减少,因此这种组合不是真正的策略联盟。国外的航空公司,一架飞机配100个工作人员,其中包含空勤和地勤,但国内的航空公司一架飞机通常配150~160个工作人员。国外一个飞机师配5个空中服务人员,国内的航空公司一个飞机师只配1.5到2个空中服务人员,这个比例说明了我国的飞机师太多。原因是在中国航空学校毕业的学生都要到航空公司服务,因此形成航空公司飞机师过多,这种过多的飞机师和空中小姐的服务比例不相称,因为待遇和工作的时间并不相等,造成很多空中小姐的心态不平衡,很多中国空姐跑到外国的航空公司去。我国应该研究这个问题,首先整合航空公司,重复的删减,多余的排除,而且互相利用,互补优势,利用对方有而自己没有的条件,这样的组合才比较有意义。而不是把它简单地分为几个大块,改一个名字,这样简单的组合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样的竞争优势仍然不明显。
所以,策略联盟的要点应是:①利用别人的资源优势进行互补;②提高经济效益并降低自己的成本,做到公司再造和公司重组,如果只进行简单的组合效益势必仍然上不去。
3.策略联盟的标准
有人在做策略联盟时,会有一些瓶颈或阻碍。如阿尔卡特和上海贝尔。尽管策略联盟这个词很热门,大家都在经常提,人人都在讲策略联盟。但联盟以后会不会增加双方的竞争优势?是否能真正降低双方的成本?是否能真正掌握到市场的渠道?会不会比原来更有利?如果能达到某种成功,就可以策略联盟。
国内的很多大企业开始不断地购并,就像青岛啤酒在国内购并一样,很多大企业还跑到外国进行购并。这些事情是不是应站在经济利益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很多购并者只是希望把自己的量做大,认为只要把自己的量做起来,就称之为购并。实际上不是。因为购并除了要承受对方全部的资产和负债以外,最重要的是购并能带来多少效益、多少市场、增加多少占领份额、降低多少成本,能否有效地充分利用对方所拥有的资源,不管是渠道、技术、产品、设备,还是资金方面。这才是真正的购并和真正的策略联盟。
那些很想购并或被购并的公司,首先要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再决定是否应该策略联盟,是否要彼此购并,这才是真正的策略联盟概念。很多的案例都说明这个道理。策略联盟是一件很好的重要事情,通过策略联盟可以最大限度地双方互动,双方利用,但是它真正的效应如何凸现,事先一定要经过缜密的计划。有理由相信贝尔和阿尔卡特的结盟,事先是经过很长久的思考的,尽管是难免的,但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仍然被人拿出来当做案例,足可证明还有其它很多大家不知道的购并可能都出现的问题。因此,以后做策略联盟和并购时,双方一定要把这些经济问题周密地思考清楚,然后再下定决心。
本文首发:iso认证机构网 /uploads/image/202207/www.iso.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