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如何满足需求
行政如何满足需求
内部师资的建设与管理
在企业里最关键、最核心、最重要就是企业自己的文化。一个企业的员工可以影响企业的短期业绩,影响企业某个阶段的发展,但是一定不能影响企业的文化。企业80%的问题都要通过自己来进行培训,进行解决。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很多企业把内部培训放在重要地位而不是以前的从属地位,甚至有些公司建立内部讲师制度,把讲师的培养当做大事来抓。许多企业都在组织形式上,也将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培养作为企业成立培训学院(中心或大学)的基础。但企业内部培训师如何产生,配备人数的多少,以及如何进行课酬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也摆在了培训经理或负责人的面前。
1.经理讲师队伍
建立经理讲师文化
企业应该让管理人员成为讲师,因为这些管理人员熟悉企业自身和员工的具体情况,而且有比较丰富的成功经验,更能因材施教。比如制订一项工作任务:主管级的员工一个月培训下属员工不能少于两个小时,经理层的员工一个月培训下属员工不能少于五个小时,总监层的管理者一个月培训下属员工、或者中层管理者的时间不能少于8个小时。这样可以形成一种企业文化氛围,让每一个管理者成为真正的培训讲师。
建立激励制度
建立激励制度有助于讲师文化的持续发展和延续。内部讲师团的激励涉及讲师课程开发激励、授课激励、成长激励和讲师考核。采用的激励方式有奖励外派学习、课程奖励、服饰奖励、积分奖励以及荣誉奖励等。
给予备课时间
讲师首先要了解员工应该知道什么,把员工需要了解知道的技能等列出来,这主要是岗位的共性知识需求;然后比较员工缺什么、差距是多少,这主要是针对每个人的个性化知识差距;通过甄别汇集人员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排序,就形成了个性化的培训需求。然后根据培训需求制订有效的课程方案。
了解企业发展
企业讲师应该了解企业战略,根据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和年度发展重点,确认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结构要求(如学历、资格、经验、知识和技能)。对比现有人员行为与企业理想行为的要求,从而提出人员未来的培训要求。这就避免了就事论事,临时抱佛脚的窘况。
递次开发讲师队伍
后备培训讲师一般通过自愿报名或推荐形式,经过筛选进入讲师团队。这些后备讲师在各自的工作领域都干得非常不错,平常在本部门也需要授课,但是他们授课相对比内部讲师少些。比如专卖店管理员,她的工作职责就是为店长和导购员授课;财务、物流的负责人,也常需要为各自的财务人员、物流人员授课;车间主任或厂长对车间工人授课,通过这种形式提高工人的技能。这些员工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积累了讲授的经验,再经过一些综合的培训就可以走上内训师的岗位。
2.专职讲师队伍
专业技能培养
经理讲师队伍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培训任务。
社会人才招聘
由于经理培训讲师运作力度和深度不够,因此,专业的事要求专业的人去做,讲师团成员需要有专业的学者、顾问组成,需要一些资深专家来加入讲师团,这样才能使培训更有力度。
熟悉业务
专职讲师来到企业后,必须先了解企业的文化、战略体系,熟悉企业的具体情况,不能生搬硬套、纸上谈兵。
兼通开发课程
专职讲师还应将企业成功的经验开发成课程、案例,据此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参加社会课程
此外,专职讲师还应积极参加一些社会课程,进一步充实自己。
请外部讲师要注意的问题
在企业中有80%的问题即维持性问题和改善性问题,通过内部培训讲师培训可以解决,但还有一部分改善性问题和创新性问题是需要通过专业培训讲师来完成。
1.合作机构与讲师体系建设
培训机构筛选
筛选培训机构时,机构的知名度、影响力是很关键的。通常的筛选步骤包括:
①搜索机构名单
②机构资质审评
③机构能力评价
④谈判
⑤签订合作协议
⑥入库
培训师选择与课程采购
除了筛选培训机构,还需要选择培训讲师并选择课程,通常的步骤也包括:
①确立主题
②审查课程大纲
③小组面谈
④试讲试听
⑤签订合作协议
⑥入库
2.建议
直接请培训讲师和直接请培训机构的成本费用是不一样的。企业如果能够请到培训讲师,费用至少能够下降30%~50%。企业应该建立培训讲师的师资库,直接和培训讲师取得联系,这样既可以提高培训效果又可以大大降低培训费用。
培训过程和培训评估
(一)需求分析阶段
1.确定员工需求的两大来源
公司战略
战略分析确定的是未来发展对培训的需求。根据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和年度发展重点,确认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结构要求(如学历、资格、经验、知识和技能)。对比现有人员行为与企业理想行为的要求,从而提出人员未来的培训要求。这就避免了就事论事,临时抱佛脚的窘况。
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是每个人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它的书面载体就是《岗位说明书》。岗位要求人员做什么,有什么样的任职条件,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是一个人胜任岗位必不可少的条件,从岗位职责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每一个职责、任务、流程、工作结果的分解、分析,就发现大量的知识技能需求。
2.对知识能力进行分类
从职责分析员工需求。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特点,我们把人员需要掌握的内容,总体分为知识和能力两大类,大类下面还分小类,如知识可以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等。
3.把知识能力按照掌握程度进行分类
并不是所有的知识能力都必须培训,有的要求必须精通,而有的只要了解大概就可以了。为此,我们还需要把知识、能力进行划分,如可以把知识分为精通、掌握等几个等级,当然,对精通、掌握也需要进行明确的定义。
一般来说,本岗位需要直接操作和运用的关键性知识,要求精通,比如技术人员必须精通技术研发知识,销售人员必须精通销售知识。而对相关知识可以要求做到掌握,如培训专员,如果掌握招聘专员和绩效专员的知识,这样工作开展会更顺畅。对于部门主管来说,不需要样样都比部属精通,但需要掌握下属的工作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和监督部属工作,如营销部经理,他不需要精通具体的促销策划知识,但需要他对营销工作如何开展,主要流程、关键节点要清楚。
4.填写每个岗位应知应会表
确定了知识类别和等级划分后,然后就是具体分析每个岗位的应知应会内容。为了让人员充分了解这些划分方法,事先就需要进行细致的培训。鉴于个人很难把具体岗位的所有知识、技能都能充分完整的说出来,因此这就需要群策群力。对一个岗位,要求其上级、任职者本人、岗位的专家能手等共同组成一个团队,大家按照公司战略和岗位职责的具体要求,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列举出来并进行归类,然后按照它们的重要性、使用频繁程度进行排序,经过检查核对,最后形成完整的岗位应知应会表。
5.通过应知应会表分析员工不足
通过应知应会表,找到人员岗位知识技能差距,这主要通过上级和任职者本人面谈来获得。有了上级的参与,不仅使任职者对本人实际情况的认识会更客观些,而且可以有效防止任职者的作弊和虚报行为。上级和任职者本人逐条对照岗位应知应会表,双方各提出任职者最欠缺、最需要提高的知识,最后经过对照分析、讨论确认,按照欠缺程度和重要性排序,就形成了人员岗位技能差距。
对有些侧重应用性知识和操作性技能的部门,需要人员进行现场操作,考试等来评定;对有些强调服务性和协调性的部门,还需要关联部门和服务对象来判断其差距;而对通用性能力,如沟通能力等,需要相关人员多方位评估来评判其差距。
6.对员工需求培训进行汇总排序
根据岗位技能和绩效得出的人员培训差距,种类可能会很多,有些还可能是交叉重叠的,这时需要进行整理分析,合并同类项,确定人员真正的差距是什么,是知识、技能、还是认知态度等;差距是个别问题还是共性问题,是人员问题还是设备问题等。把所有这些知识、技能列举出来后,按照“优先次序、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排序,从而就形成个人的培训需求框架。
需求差距内容分完类排完序之后,还要分析了解人员对这些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基本掌握、初步了解还是一无所知等;这样就可以确定员工最需要改进提高的知识,这样就会形成了比较系统、针对性很强的人员培训需求表。
7.形成员工最终需求培训
培训需求表经过上下级签字确认后,成为制订培训计划的主要根据。当然,培训需求表与培训计划并不完全划等号,在做培训计划时,还需要考虑弥补这些差距和不足的最合适的培训手段有哪些,要了解培训是否是最恰当、最经济的途径(如可否用招聘、外包、购买等其他方式解决等)。
如对于人员必须精通的知识,根据人员需求共性点,由公司统一组织专项培训;对于需要掌握的知识,可以由部门统一组织培训;对于需要了解的知识,由人员自行掌握了解即可。而人员的个性培训需求可以由个人业余自学掌握,如外语、考研等。而对计算机软件知识,外包要比公司自己培训更有利。
这样由点及面,汇总每个人员面临的共性差距和不足,就形成了部门的培训重点;而根据部门共性需求和企业战略,就可以找出企业共性的问题,找到整个企业存在的短板和关键环节,从而确定企业未来的培训重点。在该企业,管理人员技能欠缺、操作工人技能欠缺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性短板,因此,管理人员管理技能培训、操作工人技能培训就成了企业今后培训的重中之重。
(二)设计与实施阶段
1.培训课程库建立
建立培训课程模板,并将每门课程完善为课程介绍、PPT文件、教师手册、学员手册、培训辅助资料(游戏、案例、道具等),依培训对象和课程类别建立培训课程库。
2.培训素材库建立
依所用类别,对培训用案例、管理游戏、故事、视频资料等进行整理入库。
3.培训课程开发
依企业自身案例为素材,自主开发课程(如核心能力课程和新员工入职培训)。
4.培训课程实施
企业制定课程计划后,要安排好课程的实施。
(三)评估阶段
1.制订标准
2.对参训者预先测验
3.培训监控
4.培训评价
5.后果评价
6.反馈
本文首发:iso认证机构网 /uploads/image/202207/www.iso.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