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动静相宜 德财相济
行政管理动静相宜 德财相济
诚,诚信为本。诚和信有什么关系?诚是内在品质,信是社会关系。不仅要诚,还要把诚这种内在品质变成社会关系,变成信,让其他人对你产生信任。自己感觉很诚实,但别人认为你不诚实,这叫做“有诚而无信”;自己不诚实,别人却很相信你,你振臂一挥,应者云集,这的确很不一般,但是往往不长久。诚和信必须相结合。
华商之道:德为本,财为末
全世界的企业家都敬畏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21世纪我们还要从华商这里寻求智慧的。他指出,20世纪90年代,日本企业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他们能够把一个大企业分解成若干家作坊,进行专业分工,而华商走的是相反的道路,是把若干家作坊变成一个大企业,甚至是世界级的企业,所以要从华商这里寻求智慧。那么我们华商的智慧都有哪些呢?
华商之道,在于“德为本,财为末”。国学经典《大学》中说:“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者,本也,好比树根、树干;财者,末也,好比树枝、树叶、果实。
1.宣示诚信
宣示诚信就是说要把诚信展示和宣传出来。比如金利来的创始人曾宪梓,以“勤俭诚信”的处事作风,靠著一把剪刀、一台缝纫机和一颗坚毅的恒心,使金利来由最初单一生产领带的家庭式手工作坊,发展成为今天的国际知名企业,声名远播,享誉四方。
所以,要通过行动把类似“诚、信、勤、俭”这样的理念展示给别人,让别人看到,让别人听到,让别人称道,并且你要把这些归纳总结出来,让别人记得住你的好处。
但是有些企业在建立企业文化时,喜欢用类似“勤俭”、“勤奋”,、“团结”这样的字眼。实际上,这些词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它们只能算作“公德”,是必须遵守的,一种道德成为公德之后,就成为最低水准了。好比有的企业,在门口挂个大牌子,说本厂已经通过ISO9000认证,这就像一个人在家门贴个条子,说本人已经拿到小学毕业文凭一样。IS9000认证只是最低标准,通过了是正常的,没通过就说明不合格,没有必要拿这个沾沾自喜。其实,客户水准也是这样,不要以为客户要求是最高水准,相反,客户要求只是最低水准,比客户要求高的理念才是高标准。
2.践行诚信
践行诚信就是说,不是要说出来,而是去做出来。历代同仁堂人都恪守信条“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它就是要做出来,做给你看,用实际行动来传达企业的理念和文化。
3.让利取信
让利取信,就是开始的时候把利益让给别人,用利益进行投资,放出利益之后买回的是信誉,用信誉作为资本不断进行再投资,最终达到不用资本投资的境界。“让利取信”的真正意义就是从资本运营阶段上升到品牌运营阶段。
温州的很多企业家都是用自己的签名来标识自己的诚信,写一个字条,签上名字,不用办别的手续,也不用担保和抵押,就可以去银行贷款。这时品牌的信誉已经建立,其他企业和银行都愿意为这样的企业背书。
4.借事昭信
天天在江湖上走,能不湿鞋吗?能不犯错吗?就算老板自己不想犯错,下属也免不了犯错。犯了错怎么办?改了就好。有时候,犯错误恰恰是张扬品牌的好时机,犯了错误之后一定要把这个错误大炒特炒,炒到大家为错误买单,炒到别人觉得你不可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这时你的信誉也就声名远播了。
这就是“张瑞敏砸冰箱”的原型。很多人只知道张瑞敏砸冰箱,其实古人早已有之,利用改正错误来建立自己的信誉。
孝顺老人不仅是做给老人看的,做给社会看的,更是做给子孙看的。电视台曾经有过一个报道,说一个老大爷养了六个儿女,特别艰辛,可到头来谁都不肯赡养他,结果老大爷一怒之下把这六个儿女告上了法庭。法庭辩论时,陪审员和旁听的听众都义愤填膺:老爹拉扯六个孩子那么不容易,居然没有一个肯养老爹,哪有这样不孝的儿女?但是,他的一个女儿说的话,很令人深思。她说:“当年你是怎样对待我爷爷的?不就是这样吗?当年你把我爷爷赶出家门了,你没有赡养他,所以你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是在向你学习啊!……”
因此我们要反省自己。当你的孩子不孝顺时,是不是你出了问题?当你的员工不忠诚时,是不是老板出了问题?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员工的“病”,根在老板身上。老板就像一个“病毒携带者”,很可能自己没有发病,但部下全都发了病。
一个妈妈总是抱怨说:“我自己很勤快,可是为什么我儿子特懒?”就是因为当妈的太勤快,总是替儿子做事,把儿子惯坏了。儿子扒鸡蛋皮时,妈妈说“我来扒”;儿子要扫地时,妈妈说“你去学习吧,妈妈来扫”。最后,儿子什么都不会干。然后有一天妈妈火了,说:“儿子,你怎么这么懒呢?”其实都是因为妈妈替儿子做了太多。
很多老板抱怨说员工懒惰,说员工不爱动脑筋,那是因为老板自己太勤快了,自己太爱动脑筋了。实际上,真正能够让员工动起来的老板才是好老板。在抱怨员工出现的问题时,老板首先应该“三省吾身”,看看自己出了什么问题。
领导的理念,往往会在员工身上产生深刻的影响,员工身上的很多弊端,也都可以从领导身上找到“病源”。很多优秀的中国企业家,包括历史上一些优秀的中国商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注重诚信,建立良好的商风。
第一,老百姓的反应。大家都说乔家真好啊,口碑信誉,交口相传,街谈巷议,无不拍手称赞,顾客也是蜂拥而来。可以说,利用胡麻油掺假事件”,乔家做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广告宣传。
第二,内部员工的反应。内部员工会说,老板这一招真高啊,这也是做给我们员工看的,以后想在这里再捣鬼是不行了。
第三,竞争对手的反应。一直跟乔家竞争的对手,也把自己的伙计找来,说咱们也这样干。
这叫做一箭三雕。
乔致庸是亏了银子,但没有亏了信誉,没有亏了良心。品行就等于品牌,有了品行和品牌,自然会有利润回来,这就是商场经营的根本法则。这些散财、破财的商人,的确很高明。聪明的企业家,知道如何处理企业出现的失误,如何利用问题去宣传企业的信誉。
本文首发:iso认证机构网 /uploads/image/202207/www.iso.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