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认证

战略管理自动化与信息化

网络2021-07-31203
战略管理自动化与信息化(下) 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实施方法(下) (三)信息化成功指针如果避免了以上错误是不是就意味着信息化成功了呢?衡量企业信息化是否成功还要用以下指标进行判断: 1.信息化能否做到日结每日可以结账是信息化成功的重...

战略管理自动化与信息化(下)

 

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实施方法(下)

 

(三)信息化成功指针

如果避免了以上错误是不是就意味着信息化成功了呢?衡量企业信息化是否成功还要用以下指标进行判断:

 

1.信息化能否做到日结

每日可以结账是信息化成功的重要指针。做不到每日结账,而且是正确的结账,那么信息化一定是失败的。信息化最大的功能就是可以每日结账。实施信息化后,第一线的导购员、第一线的车间工人、第一线的营销员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数据输入电脑,而且是正确、完整的输入,企业以此为依据进行日结。所以不能做到日结的企业信息化都是失败的。

 

2.资料一次输入后是否需要重复输入

资料第一次输入后,信息化系统会建立基本资料档,诸如料号、品名、规格等等,这些资料一经输入,再次使用时系统会直接引用,不需再次输入直接确认即可。如果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每一次操作还要输入料号、品名、规格等资料,那么软件设计一定是错的。资料一次输入绝不要重复输入。首先重复输入浪费人工,其次重复输入可能出错,所以如果信息化系统还要重复输入,软件设计一定是错的。

 

3.信息化是否全面连线

不能全面连线的信息不会发生效果,所以信息化应该全面连线或联网,否则,就只能算是用计算机取代手工,而不能叫做信息化。

 

4.主管审核是否有效减少

实施信息化后,要把很多查核的工作取消,交给电脑做。凡是在ERP系统内,都不需审核,不在这个系统的才要审核。所以实施信息化后,主管的审核量应减到5%,甚至3%以内。

 

5.软硬件由谁维护

信息化系统的软硬件应由企业自己维护,否则就会出问题。

 

(四)实施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导入

企业在实施信息化与自动化时的具体做法如下:

 

1.信息化的导入

其实企业实施信息化取得成功并不难,投入也没有多大。信息化的成功做法如下:

 不要任意改动软件包

当企业流程与系统软件不符时,切记不要修改软件包,而应该修改企业流程。

 建立基本资料档案

一定要经过一个严密的程序,建立准确无误的基本资料档案,很多企业由于基本资料档案错误百出,从而导致信息化失败。基本资料档案的建立,要先由基层人员输入,再由主管确认无误之后才能入档,修改亦同。

 实际数据要正确及时完整输入

实际发生的数据,一定要正确、及时、完整地输入,做不到这一点信息化就是失败的。要通过确定时效和做绩效考核的方法来保证实做资料能够正确、及时、完整地输入。

 上线同时,取消手工账

既然要实施信息化就要相信电脑,无数实例证明,一定要在资料上线的同时取消手工账,做不到这一步的信息化不可能成功。

 

2.自动化的导入

企业自动化要成功就要做到:

 寻求专业厂商,观摩标杆企业

要建设自动化首先要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有一个便利的方式,在购买设备时寻求专业厂商,这些专业的生产厂商,通常为了推销它的设备,都会愿意带领客户到自动化做得很出色的厂家去观摩,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一定要把握住。只有观摩之后才真正知道该如何去做。

 效益分析评估

在购买前要实施效益评估,内容包括:要购买哪些设备,要投资多少资金,建成后可以为企业带来怎样的效益,多久可以回收投资,通过评估决定项目到底要不要进行。

 现行产品设计/作业方式/流程条件调适

针对现有产品,考察产品设计需要进行哪些改善才能适应机器大量制作,并进行修改。

 厂房/流程/设备配套

考虑当自动化实现后需要哪些配套设施和服务,对厂房有无特殊要求,需要怎样修改才能适应自动化的一个生产流程。

 

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必经过程

 

企业实施信息化和自动化都有一个必经的过程,不遵循这个过程,就不可能成功。

 

1.合理化→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

不管是实施自动化,还是信息化,企业都需要经过彻底的、大幅度的合理化改善。如果不彻底改善现有的流程和作业方式,就无法实现标准化,不能达到标准化就无法实现机械化,最后就更无从谈起自动化了。所以在自动化之前,必须进行彻底的合理化改善,把合理化改善的结果变成标准,然后实现机械化,最后才能达到自动化,这是一个过程。

 

2.合理化→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

同样实现信息化也是一样,必须首先将作业合理化、标准化,然后设定统一的流程,最后才能够创建信息化。没有一个合理的流程,信息化是不可能成功的。

 

3.例行大量稳定没问题可理出规则定出标准

没有一个能够非常正确而标准的动作,自动化的效果是不会彰显出来的,这同样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前提都是合理化的彻底改善。

而真正能够信息化的,应该是经过大量例行的、大量重复的证明已经没有问题的工作才能够去信息化;而对那些还存在问题还无法标准化的作业应该由人工来做,千万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丢给电脑。

 

 

低成本自动化(LCA)

 

1.低成本自动化的概念

低成本自动化目前在学界还没有确切的定义,其广义的概念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低成本自动化的投资可以达到或增加产量或改善质量、节能和降耗的目的,并可使资金在1~2年内回收,一般占设备总投资的7%~12%;

  低成本自动化必须是紧凑的、功能是必需的、可用性是良好的;

  低成本自动化实施后,其功能投入率应在95%以上;

  低成本自动化必须是易维护的且维护费用较低的,工作是可靠的,在线率应在95%以上;

  低成本自动化的投入产出比是显著的,应为1∶3(甚至达到1∶5),若已投资在1~2年内回收,则设备寿命应为5~8年;

  低成本自动化投资应有个相对上限值,在新建厂矿应低于一般规定的占总设备、总投资的百分比,对特殊项目应远低于省市权限批准的资金范围内。

 

2.低成本自动化的范围

低成本自动化的范围原则上包括CIMS标准六级功能(CIMS的功能构成如图12-1所示),既包含基础自动化也包含过程自动化。过程自动化能实现优化、监控、预报等功能,是必不可少和能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有人认为LCA仅应针对基础自动化,这种观点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有些制造性企业,特别是新建厂矿,自动化项目的委托及内容往往由工艺人员或主管人员所决定,为节省投资而削减过程自动化,极大地影响产品质量和成本。

 

3.低成本自动化的实现

设计低成本自动化系统的本质是精打细算,从功能、系统结构、硬件、软件、数学模型、经济效益以及投入产出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来进行选择,设计低成本自动化系统时,下列几个问题是应重点考虑的:

 功能的决定

由于功能影响系统结构、硬件和软件规模,因而是影响系统投资的关键因素。往往认为要省钱就削减功能,仅仅设计某些参数检测和控制就可以了。其实,由于未能满足生产要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比增加自动化投资要大得多,许多自动化系统刚投产就要改造,难以满足生产所需。故低成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应该是:满足生产需要的、关键的、必要的和有效益的,要考虑需要性、可能性和先进性等各个方面。

 硬件的选择

① 基础自动化硬件的选择

传统的方法是使用PLC或DCS,对于大规模的系统,往往其电控部分采用PLC,而过程量控制采用DCS。近年来由于PLC增强了回路控制的功能,同样DCS也加强逻辑控制的功能,而彼此能互相覆盖。为减少备件数量和便于连网,采用IE(I-仪表、E-电力传动控制)设备一体化,即采用全PLC或全DCS构成基础自动化,一般认为回路控制占主要的机组应采用全DCS的解决方法,因为DCS针对回路控制的模块多,使用方便,而逻辑控制占主要机组应采用全PLC的解决方法。

② 过程自动化级硬件的选择

传统的方法是使用美国DEC公司的VAX型过程计算机或Alpha系列的小型机或其他公司生产的类似计算机作为核心组成过程自动化级。

③ 管理自动化级硬件的选择

和过程自动化级同样,管理自动化级也可以使用PC机来组成。

 系统软件的选择

应该选用通用和价格较低而具有良好性能的系统软件,如Windows-NT、Visual Basic 6.0等。对于监控软件,往往由使用部门指定,总之,应“综合考虑、满足要求即可、价格应优先”的原则。

 

本文首发:iso认证机构网 /uploads/image/202207/www.iso.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