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防范现金流风险的措施
企业防范现金流风险的措施
加强企业筹资管理
(一)科学的筹资决策
筹资决策要本着全局性、必要性、效益性和长期性目标,作好筹资的风险评价、筹资时机、筹资规模和筹资组合等工作。必须全面地衡量收益情况和偿还能力,做到量力而行,避免风险。内部融资要本着风险小、期限短,外部融资要本着以四大银行为主、小规模商业银行为辅的策略。同时,严格控制相关指标。
1.严格控制产权比例和负债比率
股权筹资的前提是确保国有控股,股权明确;负债筹资要确保投资项目或投资经营活动的回报绝对大于资金成本。产权、负债比率基于控制力以下的最佳效益的临界点。
2.充分论证各种担保方式
对于筹资的各种担保方式要经过充分论证,特别要注意基本生产经营设备和不动产用于债务抵押的安全性,抵押方式的成本和限制条款,质押方式物权监管对公司正常运营的影响;评价互相担保人的资信和持续经营能力来控制或有损失。
3.筹资适度
要合理安排筹资时间和金额,避免因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资金成本,也要防止资金滞后错过资金投放时机。
4.采用多种筹资方式及筹资组合
筹资方式和筹资组合要灵活多挥,长短期筹资要确定合理比例,这样可以分散筹资风险。
5.充分利用商业信用筹资
商业信用是企业常用的自然筹资方式,具有容易获得、企业有较大机动权、一般不用提供担保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筹资成本高、企业风险控制难度增加、受外部影响较大以及筹资期限短、还款压力大的弊端。所以,在充分利用商业信用筹资时,要保证合理占用期限,避免信用危机。
(二)控制负债规模、保证偿债能力
1.控制资产负债率
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正常情况下以不超过60%为宜。超过70%企业负债率就有些偏高,就会存在较大的风险。
2.保持较好的短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能力。
Æ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有以下两个指标
①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即每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抵偿。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理想状态要达到200%,能达到150%以上也可以,加工企业低于100%,短期偿债能力就较差,存在一定的偿债风险。
②速动比率
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比流动比率更能严密地测验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是指变现速度快、能力强的流动资产,理想状态是100%,低于50%则短期偿债能力差。
3.银行借款结构合理化
企业向银行借款要考虑借款的用途,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的投资,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利润和固定资产折旧资金等自有资金的积累,不足部分要通过向银行筹借长期贷款来解决。
尽量不要用短期借款来进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的投资。
(三)尽可能采用多种渠道筹资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融资渠道会不断增加,企业在分析利弊的情况下要尽可能选择更多的筹资渠道,如发行股票、债券、定向募集,吸引外部投资以及商业信用筹资等。
企业的筹资渠道主要有:企业自我积累、向金融机构借款、向非金融机构及企业借款、企业内部集资、向社会发行债券和股票、租赁等。不同的筹资渠道,其所承担的税负也不一样。
1.企业自我积累
企业自我积累是由企业税后利润所形成,积累速度慢,不适应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而且自我积累存在双重征税问题。虽然这种筹资方式使业主权益增大,资金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二为一,但税负却最重。
2.借款筹资方式
主要是指向金融机构(如银行)进行融资,其成本主要是利息负债。向银行的借款利息一般可以在税前冲减企业利润,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
3.向非金融机构及企业筹资
这种筹资渠道操作余地很大,但由于透明度相对较低,国家对此有限额控制。若从纳税筹划角度而言,企业借款即企业之间拆借资金效果最佳。
4.向社会发行债券和股票
这种筹资方式属于直接融资,避开了中间商的利息支出。由于借款利息及债券利息可以作为财务费用,即企业成本的一部分而在税前冲抵利润,减少所得税税基,而股息的分配应在企业完税后进行,股利支付没有费用冲减问题,这相对增加了纳税成本。所以一般情况下,企业以发行普通股票方式筹资所承受的税负重于向银行借款所承受的税负,而借款筹资所承担的税负又重于向社会发行债券所承担的税负。
5.企业内部集资入股筹资
用该种方式筹资可以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从一般意义上讲,企业以自我积累方式筹资所承受的税收负担重于向金融机构贷款所承担的税收负担,而贷款融资方式所承受的税负又重于企业借款等筹资方式所承受的税负,企业间拆借资金方式所承担的税负又重于企业内部集资入股所承担的税负。
加强投资决策管理
投资决策是为企业未来选择确定投资方向、投资项目以及投资方案的决策。企业的重大投资,所需资金数额较大,而未来的收益不确定因素多,投资风险也大,投资收回期长,一旦投入将长期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因此,投资决策的成败,往往直接导致企业经营的成败和资金链的运转。
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进行科学认真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防止投资失误最有效的方法。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可行性研究的概念
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资决策前,对投资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适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研究。它是经济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决策程序和手段,也是投资前的必要环节,所以说,可行性研究就是做生意前的准备阶段,即为了保证投资项目的技术先进性、经济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系统全面地对投资项目的各个有关方面所做的调查研究和综合论证。
2.可行性研究的四个环节
①机会研究;
②初步可行性研究;
③详细可行性研究;
④评价与选择。
3.可行性研究的六个步骤
Æ开始阶段
要认真地讨论研究的范围,细致地限定研究的界限,明确企业的目标,避免重复或无谓的用工。
Æ进行实地调查和技术经济研究
每项研究要包括项目的主要方面:产品的结构、技术含量、社会需要量、生产成本、销售价格;通过竞争达到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出现的不利因素以及原材料、环境保护、工艺要求、运输、能源设备、人员的选择等方面。所有这些方面都是相互关联的,但是每个方面都要分别评价,只有到下一阶段,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
Æ选优阶段
将项目的不同方面设计或可供选择的几种方案进行比较,便于有效地取得最优方案。随后进行详细讨论,并做出非计量因素和计量因素方面的判定,确定项目的最后形成。
Æ对选中的方案进行更详细的编制
编制的内容主要包括确定具体的范围,估算投资费用、经营费用和收益,并做出项目的经济分析和评价。为了达到预定目标,可行性研究必须论证选择的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建设进度是能达到的,更重要的是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估计的投资费用应包括所有的合理未预见费用。经济和财务分析必须说明项目在经济上是可以承受的,资金也是可以筹措到的。敏感性分析则用来论证成本、价格和进度等,可能给项目的经济效果带来的影响。
Æ编制可行性报告
可行性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常常有特定的要求,这些要求和涉及到的步骤,在项目的编制和实施中对企业的投资是有帮助的。
Æ编制资金筹措计划
项目的资金筹措在比较方案时,应作详细的考察,其中一些潜在的项目资金会在讨论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冒出来,实施过程中和期限的改变也会导致资金的改变,这些都应该根据可行性研究的财务分析作相应调整。
本文首发:iso认证机构网 /uploads/image/202207/www.iso.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