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企业现金流正常运转的原因
影响企业现金流正常运转的原因
盲目扩张过度投资
盲目扩大规模、投资过度,造成企业资金紧张,严重的会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
(一)盲目收购兼并扩张
企业并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资本收益,但在大规模的收购与兼并时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一般企业不可能通过自有资本来完成一项巨大的收购兼并工程,这样做也不经济。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债务杠杆来完成兼并收购,但这样做需要承担巨大的财务风险。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市场发生巨变以及经营决策可能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下,以高负债进行的资本运营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就更大。
(二)盲目扩大经营范围
盲目追求多元化,看哪个行业挣钱就往哪个行业投资扩张,不仅造成企业资金的分散,而且由于对新的行业不熟悉,往往会因经营亏损而造成资金的损失。
投资失误
(一)投资是现金增值的循环过程
企业投资的全过程是从现金转化为资产再转化到现金收益。企业投资者准备了资本金,投入到企业经营中,变为资产投资及原辅材料、加工费用、管理费用等,而后产生了产成品,产品销售的实现就变为现金,增值部分就是利润。这就形成了:现金→资产→现金(增值)的循环。
企业做大之后,一般来讲,企业的营运资金规模就会随着经营规模扩充而增大,但营运资金的增长速度快过销售增长的速度,就意味着企业的经营效率的下降。当企业进入多元化投资之后,就有了多项业务,相互关联不高的营运资金链,就很容易导致营运资金使用效率的下降,直接表现在销售收入增加,而应收账款和存货也随之增加。
(二)有效的投资措施
1.正确进行投资决策
要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重视投资的前期调查和可行性论证,合理确定投资规模,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另外,企业还必须通过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的选择,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
2.优化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
Æ投资的风险等级组合
即将投资项目按风险大小分为高风险投资、适中风险投资和低风险投资三类,然后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形成冒险的风险等级组合、中庸的风险等级组合和保守的风险等级组合三种不同的风险等级组合方式。
由于这些组合方式是直接以投资风险为标准来选择投资组合方案的,因此,在确定投资组合方案时,必须权衡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对称性。
Æ投资的对象组合
即将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进行合理的搭配。这种组合方式有助于实现风险中和与收益中和,并使投资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Æ投资的时间组合
包括投资的期限组合、投资投出时间组合和投资收回时间组合三种具体组合方式。
Æ投资的不同收益形式组合
即将投资总额按一定比例分割在固定收益投资和变动收益投资两个方面。
Æ投资的权益组合
即通过主权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的组合,实现本金收回和取得收益的相对稳定性,并使投资风险得以中和。
3.优化资产结构
资产结构包括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关系、流动资产内部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非流动资产内部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生产性资产与非生产性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等。
其中,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资产结构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各资产项目占多大比重,要在综合考虑风险与报酬、行业特点、经营规模、利率等因素后做出最优决策。
4.正确确定资产存量和流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资产流量的大小取决于存量的大小,如果存量多,可供流动的数量就大。资产的流量对存量也有反作用,如果资产的周转快,在完成同样周转额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存量就少。
存量与流量的这种关系决定了财务人员必须对企业资产的存量和流量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确定存量控制标准,尽可能压缩资产存量。在流量控制中,要进行科学的流量分析,合理安排收支,选择合理的投资对象,控制资产的流速和流动路径。
过度负债
负债经营是必要的,但是负债要适度。企业负债必须考虑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过高的资产负债率,造成偿债压力大,一旦银行等金融机构紧缩银根,企业资金链就会出现危机,以致断裂。
(一)负债经营带来财务风险
1.负债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或发生亏损,降低了偿债能力。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过度的高额负债,使筹资风险增大,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利息,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将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倒闭。终极的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破产清理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
2.过度负债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企业过度负债,导致债务负担过大。企业债务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额的还本付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若是信誉好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举新债还旧债,但对信誉不好的企业,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就不愿再给此企业提供资金,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3.负债比率过高,可导致股票市场价格下跌
就股份制企业而言,负债经营所产生的财务风险,不仅影响企业所有者权益,而且会影响到股票的市场价格。当负债率超过允许范围时,负债比率越高,股票风险越大,其市场价格也必然随着下降。
4.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资金的周转
企业负债经营必须按期支付本息,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如果还款期限比较集中,短期内要求企业筹集巨额资金还债,就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使用。
(二)负债经营风险的总体防范与控制
1.要有风险意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在风险临头时,企业毫无准备,一筹莫展,必然会遭致大败。因此,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即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有效应付风险。首先要明确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要勇于承担和面对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和防范风险。
2.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应建立财务预警机制,随时监控企业的筹资风险,把风险水平降到最低点。
3.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
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企业负债经营是否适度,是指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即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是复杂和困难的。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产销不畅,资金周转缓慢的企业,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再增加筹资风险。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过高,一般在70%左右,有的在80%以上。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我国企业必须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
4.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负债财务计划
根据企业一定资产数额,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如果举债不当,经营不善,到了债务偿还日无法偿还,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因此,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发展,就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降低应收账款,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须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企业负债后的速动比率不宜低于1:1,流动比率应保持在2:1左右的安全区域。
5.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
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据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的过渡时期,也应尽量少筹资,不得不筹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的过渡时期,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降低负债利息率。
经营不善与财务管理薄弱
企业经营管理的失误或疏漏,不仅会使企业亏损,经营资金不能增值(获取利润),还会造成企业资金的流失。企业的财务管理薄弱,多数企业处于事后算账阶段,企业的财务活动缺乏管理或少管理。
(一)经营不善造成企业资金沉淀
资金沉淀是指资金停滞在周转的某一阶段,不再循环周转。
在生产经营上还存在沿用粗放型经营的方式,即通过资本性投入,靠增加产量来降低成本。当大量产品滞销积压时,又以简单的促销手段,使企业营运资金周转停滞,资金成本上升,逐步形成“资本支出→增产→增销→资金沉淀→贷款增加→利润减少”的恶性循环,企业的生产效率水平,工作质量水平,经营决策水平缺乏效益意识。
(二)财务管理薄弱造成企业资金流失
1.企业的成本费用缺乏有效控制
Æ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内容僵化、手段老化
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内容及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控制,忽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费用控制;
②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费用控制,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费用控制;
③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
④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只注重财务成本核算,缺少管理成本核算;
⑤注重生产成本的核算,而忽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以及销售成本的核算。
Æ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缺乏市场观念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缺乏市场观念,导致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误区。
Æ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侧重于宏观需要
成本费用控制的动力应来自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许多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中有关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上,成本费用控制侧重于宏观需要,而忽略成本费用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
Æ企业过分依赖现有的成本会计系统,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费用控制的需要
传统成本费用控制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使得成本费用控制陷于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也不能深入反映经营过程和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另外,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对象局限于产品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等非财务方面的信息,难以起到为战略管理提供充分信息的作用。
Æ企业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
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法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严重扭曲,使企业错误地选择产品经营方向。
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必然会产生以下不合理现象:
①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比重越来越小的直接人工成本去分配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的制造费用;
②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
③忽略不同批量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
2.存货资金占用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库存仍实行大类管理,进销差价核算的方式,即使是使用计算机的企业多数也只能做到单机运行。随着商品的日益增多,传统的管理方式愈来愈不适应现代商业发展的需要。其缺陷表现在:
Æ难以详细掌握库存商品情况
影响商品的定价决策。
Æ不能及时、准确、科学地预测进货量
尤其是对一些季节性较强的商品来说,如何确定经济批量至关重要,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因商品积压而造成损失,或者因商品不足错失销售良机。
3.缺乏严格的信用制度造成的赊销坏账损失
合理利用赊销政策有助于稳定销售渠道,保持市场份额,但应收账款增加占用了大量资金,导致流通中资金沉淀,同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坏账损失。
Æ由于对赊购方信用调查不足
给予不达信用标准的客户赊销权。
Æ收账政策不积极
即使有的企业积极催收,也因对方无力归还欠款而徒增收账费用。
4.各类现金支出没有预算,经常出现随意支出的现象
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着费用无预算或预算执行不严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Æ进货费用无预算
科学的进货不仅要对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更应该对进货费用严格控制。目前多数商业企业存在着运输费超标、差旅费无控制的现象。
Æ日常经费支出无预算
多数商业企业的大项支出,如日常维修费、对外采购等存在着诸多问题,采购中舍近求远,采购的商品价高质次。
Æ重大支出无预算
虽然重大项目少,但由于其金额大,对企业资金调度有着重要的影响。现实中一些重大支出项目由于缺乏事前科学预测,事中严格控制,事后严密评价,造成项目资金浪费。
Æ管理机制不健全
多数商业企业实行二级核算,小团体利益的驱动,使得预算难以严格执行。
企业现金流发生问题,当然也存在外部原因,如: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缺乏可供选择的多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国家税收负担较重,企业缺乏自我积累的能力;银行等金融机构紧缩银根等等。外部原因是重要的,但是决定企业资金链状况的根本原因还是企业自身的原因。
本文首发:iso认证机构网 /uploads/image/202207/www.iso.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