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生产过程的成本改善(上)
资产管理生产过程的成本改善(上)
成本控制与成本改善
两个不同的概念
成本控制和成本改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成本改善
成本改善是针对外部市场价格与竞争条件,制定成本改善目标;也可以称之为新的成本基准,采取管理措施,达到新的成本状态。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针对异常因素或波动采取控制措施,维持成本控制基准(目标成本)控制。
目前企业存在概念误解
尽管现实中,有相当多的企业进行过成本控制和成本改善,但是并没有把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根源是企业可能会认为,成本改善就是降低成本或砍掉成本,是为企业节省每一个铜板,消灭一切浪费在实施效果上是有利于成本控制和成本改善的,所以二者并没有区分开。如果认为成本改善就是降低成本的话,就会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实施控制到什么程度,实施之后是不是达到了市场价格和竞争条件的要求?成本改善的具体的操作需要首先确定,根据市场和竞争条件要求节省出几个“铜板”?在产品成本结构的哪些科目,采取什么措施可以节省出要求的“铜板”数?
第二个问题
如果节省不出市场价格要求的“铜板”数怎么办?那么,除了亏本生产或者停止生产,还有什么措施?是否可能提高成本和价格,产品以新的性能价格比出现?比如,在应对市场价格竞争方面,APPLE和SONY把后者作为一种对策,并被越来越多具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资金优势的公司采用。
目前,在成本管理问题上,国内外的管理界都在研究——如何对待竞争对手的廉价市场竞争。
关于成本控制和成本改善的问题,可能要借用一些质量管理,或过程控制的方法来分析。因为从广义质量的角度讲,任何客观现实,和主观要求的差异都是质量问题。广义的质量,不仅仅指的是产品的质量,甚至包括生活质量、社会质量,只要是客观现实和主观要求有差异,都是质量。
在成本问题上,也有一个主观要求和客观现实的问题。如果企业在成本控制的问题上,学习一些质量控制的方法,可能会增强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
成本控制的方法
成本控制是针对异常因素或波动采取控制措施,维持成本控制基准(目标成本)控制。例如设备故障引起废品和返修增加、人员操作引起的物料消耗增加、管理不善引起的费用增加等,这些控制措施在统计过程控制中被称为局部行动。如果需要降低产品的成本基准或提高产品等级(成本),则需要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在统计过程控制中,这种行动被称为管理行动。
1.成本出现异常的原因
成本的控制,主要是成本的状态控制这一块,根据财务的核算,如果成本出现了异常。那么去查原因,以下原因都有可能出现成本异常:
原材料报废多
机器故障
闪电多,停产事故发生得多
市场上出现季节性的波动
订单少了
生产的数量少了
2.采取的控制措施
针对这些异常的波动,企业应该采取的一些措施:
消除掉异常因素
促进销售
消除设备故障
保证供应商进料的良品率
比如平常应该维持在500个PPM,它突然一下增高到3000~4000个PPM,那就要去找供应商,让他采取措施。
成本改善的方法
成本改善是指在市场价格降低、竞争对手指标咄咄逼人的情况下采取改善成本的行动。
提升基准
这时候涉及到变动成本的基准,把每个比例的成分降下来,甚至把它升上去。比如欧美的跨国集团公司,他们就有些是抬高价格,比如当彩电卖到一千两千块钱的时候,他生产两三万块钱的彩电;又比如笔记本从均价一万块钱左右降低到六千块钱左右的时候,苹果的笔记本和索尼的笔记本升到一万五到两万;还有飞利浦的剃须刀,当其他的厂家一个电动剃须刀卖到两三百块钱的时候,飞利浦的剃须刀始终保持在一千、一千五到两千,甚至三千。所以这个是一种成本改善的办法。当然这种办法在成本改善里是一种新的实践,它可能涉及到重新的去定义市场的结构,消费者阶层。
降低基准
除了提升基准之外,还可以降低价格。比如笔记本电脑,低档的可能卖到5 000块钱左右,高、中档卖到8 000块钱到15 000块钱、20 000块钱。但现在有的笔记本才卖800元左右,它卖给小学生们,因为现在的小学课本里,已经开始了电脑的课程,这就是重新定义市场。
当然这两种成本改善可能范围要大一些,在理论上,它属于不属于成本改善,现在都是在探索的问题,但是至少它是企业在面临价格竞争的时候,针对成本采取的一种措施。
降低成本
以上两种都涉及到改变产品的成本结构,改变市场层面的问题,目前,企业用得最多的成本改善方法是降低成本,比如还生产原来的笔记本,还是原来的那个市场层面,但是要针对原来的那种市场层面降低产品的成本,在原来的产品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成本改善。
市场驱动与竞争驱动
成本改善的根源是成本基准的变更,通俗的说法是“把成本降下来”。这种改变的动力来源是外部的市场价格、竞争比较和内部的效益需求。
市场驱动
成本改善的第一个原因是市场价格,如果利润率很低的话,就用价格减去成本等于利润,这时候就需要提高经济效益。以中国彩电为例,1995年到2000年,中国彩电的平均价格(34吋)从2万块钱降低到4000块钱左右;29吋从1995年的9000元人民币左右降低到2400元人民币;24吋从3000降低到900元。也就是说34吋彩电在6年当中降了80%左右;29吋降了73%左右,21吋的降了20%左右;这是市场价格的规律。如下图所示:
因此,企业在推出一个新产品的时候,就要做好降价的准备。比如笔记本、多媒体投影仪、其他电子产品,都表现为这样的一个规律。因此,产品经理们在做产品结构设计的时候,要知道市场价格的规律,你可以看到普遍规律,可能要预计每年的降价是5%还是7%,严重的可能要做好降价9%的准备,根据这个价格,在设计的产品结构时,材料价格、能源费用,也是按照这个比例一笔一笔降下来。
竞争驱动
市场上很少有产品是独家生产的,大部分产品,一开始可能是独家做,但是一年之后就可能变成了10家,三年之后可能变成了400家。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竞争的驱动。
本文首发:iso认证机构网 /uploads/image/202207/www.iso.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