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企业培训体系建设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人力资源企业培训体系建设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一、培训重要性相关因素分析
美国哈弗大学做对七十余家机构的专家所作调查的结论,在三个环节里面,“培训中”最不重要;“培训后”最重要,就是培训后怎么转化;从角色这一个环节,讲师的角色最不重要,其次学员跟主管是一样的重要。
二、国内培训现状分析
1.过于看重讲师授课现场的表现,忽略课程开发的结构化设计
国内企业培训的先行实践,过于看重讲师现场的风采演示,忽略了课程开发的结构化设计,比如由保罗·赫塞博士提出并开发的《情境领导》课程,几十年来,论证了一批批的讲师,课程的结构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2.不够重视培训前的需求诊断,难以精确掌握培训需求
国内企业一般都是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或是依据主管的建议来认定学员的需求,没有精准的识别出真正的培训需求。比如某些员工的沟通能力不强,培训者便认为他们需求有效沟通的培训,事实上需要的有可能是心理突破方面的培训,在工作中,可能是由于他自身过于自我关闭,过于自我导向,没有克服意识而导致的,并不是沟通技巧的问题。所以,要想让培训有效果,必须要在培训前进行精准的寻找,才能达到培训后希望达到的效果和得到改善。这一点上,胜任素质就是一种培训需求精准寻找的方法。
3.忽视培训后的成果转化
在培训后的转化管理上,国内虽然比较注重评估,但却忽略了培训成果的转让。比如培训后仅仅要求学员填写评估表,学员通过培训是否能学以致用,却没有考核和转化的机制。如果根据常人学习规律,三天以后即72小时以后,50%以上的知识点就会淡忘的状况下,这样,企业培训的投入和产出就不成正比,边际效益不高,造成培训成本的极大浪费。
三、基于胜任素质的培训体系建设
(一)基于胜任素质的培训体系
“1+2”的课程体系,主要是指从组织绩效的目标达成出发,定义关键成果,识别成功要素,构建胜任素质模型,明确岗位用人标准。
1.培训前的需求评估
每个岗位的用人标准,就是要根据识别关键胜任能力素质,明确岗位要完成的高绩效来
评估;如何去提升员工的知识、技能、行为素质,分析员工绩效差距,并结合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储备计划,来精准分析培训需求。
2.培训中的课程开发和实施
在培训中,要根据培训前的需求评估找到的精准需求来开发课程,运用最佳的教学方法和素材来进行演绎。例如,肯德基、麦当劳,很少依赖于某个名厨,他们依赖的是菜单。新进的大学毕业生,照着菜单的标准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比如温度的掌控,加温的时长等,这些标准都是经过反复研发提炼而成,所以不会依赖某一个名厨。而中国的中餐,很多依赖名厨。厨师靠着十几年的感悟,掌握了这门菜的火候,他一旦离开,这门菜就无法继续传承,无法形成结构化。这就导致了培训成本的增加,依赖名师。
所以,我们的培训是要根据精准需求来开发,并在开发的课程中形成结构化的模式,根据结构化的模式来进行后期的完善和演绎。
3.培训后的转化与评估
培训后,要结合知识、技能和行为转化理论,结合成年人学习的规律来设计课程培训后的转化工具和方法,辅导受训学员本人及其主管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转化、巩固培训所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真正做到“在学习中行动、在行动中学习”。
企业培训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企业培训是使企业保持较好的经营绩效的重要手段。
提升非常优秀的高级营销员担任营销经理,给了他充分的授权,但是没有给他很好的培训,结果他在这个岗位上没能做出业绩。这说明,他具有营销员所需要的胜任素质,但在营销管理者岗位上,他还欠缺一些管理技能,他是新手,没有管理经验,需要培训。所以,有时,在一个公司理念中,我们会低估或高看一些人,这都是没有以人为本。
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具备“两条线”:下面一条线是考核线,是底线;上面一条线是牵引线,引导员工不断往前。但是今天很多企业里面只有一条线,只利用考核线来激励员工,我们常常称之为结果导向。事实上,结果导向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例如,日本索尼某高管曾写了一篇文章叫《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书中他全面分析了为什么索尼被三星打败?当时韩国的三星提出想作为索尼的代工公司,而索尼拒绝了三星。可是后来,三星在全球范围内把索尼打败,此高管分析说:是因为索尼只有绩效主义。
真正使员工产生高绩效,需要两条线并行。用培训来激发员工的潜能,创造能量,使行为、动机、人生价值和渴望能够被释放。培训能够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远远高于我们平常能够测算到的价值,培训要解决的问题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然后做好人的管理和开发。
本文首发:iso认证机构网 /uploads/image/202207/www.iso.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