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行为不等式—ABC分析法
行政管理行为不等式—ABC分析法(上)
执行漏斗——在上司和下属之间
1.上司对下属的期望
在企业中,上司往往对下属抱有以下期望:
达成工作目标
自动自发
没有任何借口
超越领导期望
追求效率
责任
2.员工的想法
员工则常常存在以下想法:
不清楚该做什么
让做的都做了
不清楚做到什么程度
以为已经做好了
已经尽力了,确实有困难
凭什么让我做这么多
上司有问题
3.执行漏斗
上司和下属之间经常存在这样一些执行漏斗:
不知道或误解
力不从心
有能力无动作
员工认为自己正在按上司的指令做事
做了没好处
该做的都已经做了
于是,组织中很多目标的实现,以及意图的推行就因此而产生了困难。
4.员工的状态分析
员工通常有以下四种状态:
高能力高意愿
低能力高意愿
高能力低意愿
低能力低意愿
高能力高意愿的员工在执行过程中不会有过多问题,低能力低意愿的员工是组织中被淘汰的对象,因此都不需要多做分析。低能力高意愿的员工要通过多种方式,如培训、教练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等,帮助他们提高能力,从而使他们走向高能力高意愿,在组织中发挥管理者希望他发挥的作用。而高能力低意愿的员工往往在企业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也是本课程主要针对的讨论对象。
ABC分析法
1.定义
ABC分析法实际上关注的是动机性问题,即某人了解正确行为,能够表现出正确行为,但却不表现正确行为的各种情况。因此使用前首先要判定问题是动机性问题,还是技能性问题。ABC分别指以下含义。
A:前因,即事情、现象的原因,背景事件。
B:行为,
指当事人的行为表现。
C:后果,
事情所带来的后果,以及相关的强化或惩罚因素。
2.思路
传统分析法或思维模式往往是出现了问题再寻找原因。而ABC分析法的思路是:出现了问题,不寻找原因,而是反过来看后果,认为后果才是对行为的强化性因素。
前因、后果对行为的影响(上)
1.影响作用比重
国际上对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表明,后果对行为的影响,是前因对行为影响的四倍,即前因对行为的影响只占到20%;而后果对行为的影响占到80%。因此如果要想去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要将80%的精力或者关注点放在后果上。但遗憾的是,企业往往将关注点放在前因上,常见的前因有:
培训
制度
规范
个人技能
通知、通告
愿景描绘
要求、重申
职责
指令、命令
目标、计划
谈心
倡导
2.前因的滥用
对于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往往在企业要求或强调之后只有暂时的改进,不久便又恢复原状。这是因为即使行为的主观意愿发生了变化,行为的后果却并没有改变,行为的方式依然得到保存。行为的前因只能产生短期效果,而后果却能产生长期的效果,并且效果显著。而在实际管理中,企业往往过多地以前因去促使新行为出现,而当下属没有按照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做事时,便会提出更多的前因,造成前因的滥用。
3.对后果的关注
如果希望出现或改变某种行为,就应当特别关注后果,使之在各方面利大于弊。好的领导者主要是通过管理后果对员工产生重大影响,积极的后果将会使行为重复出现,消极的后果会使行为不再出现。
行为不等式—ABC分析法(下)
前因、后果对行为的影响(下)
4.启示
许多企业领导都把自己的时间和资源花费在了错误的地方——前因。他们规划战略、制定目标与计划、工作流程、提供培训——所有这些都是促进正确行为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前因。但是,他们却忽略了最重要的行为后果,忽略了前因只是为行为的出现提出了条件,但并不保证行为一定出现。所以,对于执行力的理解,更应当认为它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原因。
前因面临的问题
虽然前因对行为的影响只占20%,但是仍然十分重要。如果缺少一些前因,组织里很多事情可能也无法做好,如制度规范、职业化、基本的组织架构等。前因本身面临着一些问题。
1.重经营轻管理
中国不少企业近年来存在着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认为抓住一个机遇,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企业就会一下发展起来,于是相信一个突然的决策,可以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是经验之谈,但对机遇关注过多,往往会对基本的管理层面不太在意,或是感到繁琐,不相信精耕细作能为企业带来好处。这样对基本的制度、流程、规范的关注往往就不够。
2.个性化管理
个性化管理就是常说的组织中的随意性很大,个人色彩非常浓厚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移动靶现象
即企业领导所制定的目标经常变来变去,重制定、轻维护,随意性较大,缺乏稳定发挥的平台,使下属很难领会领导意图及执行。
运动式管理
也就是管理像搞运动一样一阵风,短时间内强调的力度、强度都过大。这样存在两个致命的弊端:
① 职责不清:运动式管理中投入的人力过多,但职责便会因此不清,工作表现的优劣也就无法分清,难免会有滥竽充数的情况。
② 打破专业分工:运动式管理往往打破了公司中的专业性和专业分工,导致组织的制度框架、人员框架和职责框架也都被破坏。
情绪化管理
有些领导在工作中很情绪化,所以便会养成员工投领导所好,看领导脸色行事的不良风气,制度便会因此破坏,缺少了这个平台,执行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3.缺乏沟通和管理
很多上司与下属之间沟通不足,这主要指目标与指令没有清晰地表述出来,缺乏传播,并且没有进行确认理解,表现是往往采取下达式的指令。
前因的改进思路
1.做好管理的基本功
对于企业基本的制度框架,要做到维护大于制定,保证规则制度的良好运转,避免问题积重难返。
2.职业化
职业化是解决人的行为对接的问题。很多企业中的经理人、员工都很优秀,可组织在一起就无法体现出效果,这是由于职业化程度不高,相互间融合、配合不足,缺少管理的规定动作,缺乏共同语言和行为规范。在职业化的基础之上才能谈及管理的艺术,做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3.法治为主,人治为辅
当前企业中共同的想法是:以法治为主,以人治为辅。
法治为主
企业组织中的规则制度可以分为核心性管理制度和次核心性原则、制度。前者是绝对不能违反的,需严格遵守,后者则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定是否适用的,不合理的次核心性原则、制度甚至可以被修改。
人治为辅
企业中也应存在很多人治的地方,为企业上下搭建一个平台,如企业文化、共同愿景、工作方式等。
本文首发:iso认证机构网 /uploads/image/202207/www.iso.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