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认证

行政管理选人的智慧

网络2021-08-04224
行政管理选人的智慧(上) 领导的核心问题是人才 如果说20世纪是有形资产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会证明它自己是一个无形资产的世纪。管理的重心正在从对工厂、财产以及设备的管理,向对员工、客户、合作伙伴以及联盟的管理转变。传统的领导模式是建...

行政管理选人的智慧(上)

 

领导的核心问题是人才

 

如果说20世纪是有形资产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会证明它自己是一个无形资产的世纪。管理的重心正在从对工厂、财产以及设备的管理,向对员工、客户、合作伙伴以及联盟的管理转变。传统的领导模式是建立在物力资本基础之上的,而新的领导模式却恰恰相反,成功的基石在于合同谈判的能力、与合作伙伴甚至竞争对手建立关系的能力等等,总而言之,就是吸引、开发以及保留当今最为关键的资产即人的能力的问题。

由于人才已经成为高绩效的DNA,企业招募以及保留人才的能力已经成为将卓越的公司和一般的公司区分开来的主要标志,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种成为人才的鉴赏家,或者说是成为“首席人才官”。在人力资本管理领域,企业必须从夸夸其谈过渡到采取实际行动阶段。尽管照料人才花园是需要时间和资源的,但是企业可能从中获得的回报却是毫无异议的。因此,作为企业的首席执行官所承担的责任可以被界定为:为自己的员工指引方向,并对他们给予激励、影响、协助、指导、辅导以及开发。

  选人的智慧(下)

 

领导者选拔什么样的中层管理者

 

领导者一个最基本的特质就是要会选人用人,正所谓小人物做事,大人物做人;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在21世纪的今天,没有人只靠单打独行获得成功。作为领导者,应该选拔什么样的人才?

 

(一)把全身心放在公司

 

1.认同企业文化

企业要高度认同企业文化的管理者。认同企业文化,实践企业文化,这是对管理者的基本要求。作为管理者要高度认同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并且努力实践,以身作则,为员工做好榜样。通过自身实践,让员工明白公司是干什么的,公司的目标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做;公司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2.认同团队

公司是一个团体,所有的成员具备团结协作的意识。这更需要管理者具备团结协作意识,人与人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这是公司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对管理者的要求。

 

(二)拥有强烈进取心

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有从事管理工作、影响他人以及通过与下级的共同努力取得成就的强烈愿望。较高的地位和优厚的薪金可能是促使有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强烈的进取心才是管理者实现高效管理的原动力。

因为,只有当管理者把爱和进取精神融入他所从事的工作中,他的潜能才能得以充分的释放,并由此带来工作质量的改善、工作数量的提高和工作绩效的成倍增长;也只有当领导者将自己的激情融入他所从事的工作中,他的言行才具有号召力,从而吸引下属和群众自愿自动地追随,促进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没有进取心的领导者,是碌碌无为的官员;没有激情的领导者,是冷漠生硬的官僚。

 

(三)有悟性有灵性

 

1.管理行为的动态性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管理也不例外,管理工作与其它事物一样,具有相同的规律,即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管理过程的实质,就是要把握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的运动、变化的情况下,注意调节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在动态的情况下做好管理工作。管理行为的动态性,要求每个管理者从认识上明确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都在发展、变化,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它们。管理的动态特性要求管理者应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在处理管理问题时避免僵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不能凭主观臆断行事,而应根据管理要素的变化,随机应变。管理者要重视搜集信息,经常注意反馈,随时进行调节,保持充分弹性,在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及时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

 

2.根据管理行为动态性灵活管理的原则

根据管理的动态性,有效的管理应该是一种随机制宜、因情况而异的管理。管理的动态性决定了实行管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即权变原则、弹性原则和创新原则。

权变原则

“权变”的意思就是权宜应变,权变原则要求管理者根据不同的管理条件,选择符合实际的管理行为和方法,要求管理者的任何管理行为都必须从具体实际出发,而不能凭主观臆断行事。权变原则能充分体现动态管理的原理,按照这一原则,任何一种管理行为都只适应特定的管理条件,不可能存在一种能够解决各种管理条件的管理行为。本世纪70年代,在西方形成并盛行的权变管理学派正反映了这一管理实践的哲学思想。权变理论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这一原则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的特点,对于管理行为具有普通的指导意义。

弹性原则

弹性是指物体受外力作用变形后,除去作用力对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弹性原则是说管理工作中应留有余地、富有弹性。

管理应留有余地、富有弹性,是由管理行为的性质决定。管理活动纷繁复杂,影响管理的因素有许多,管理者在处理特定管理问题时,管理者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因此,弹性原则要求管理者在进行决策和处理管理问题时除尽可能考虑多种因素之外,还必须留有余地。

比如,在组织机构的设计上,应根据组织环境的变化,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的划分上应富有弹性,可随时调整某些部门,决定其取舍,以适应组织环境的变化。

创新原则

所谓创新,就是使组织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都不断地革新、变化。创新不仅是业务领域上的产品、技术(工艺)的创新,也贯穿于现代管理的活动之中。比如,管理学者提出弹性预算法,通用汽车公司率先实行的事业部制结构,日本企业普遍实行的职务轮换法,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参与管理、自主管理法等等。创新是组织活力之源泉,创新关系到组织的兴衰成败。

如果管理人员只限于继续做那些过去已经做过的事情,那么,他的组织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墨守成规的组织。这样下去,很有可能衰退,而不仅是停滞不前的问题,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尤其是这样。

 

(四)良好的人格魅力

 

1.对人格魅力的定义

人格魅力则是指由一个人的信仰、气质、性情、相貌、品行、智能、才学和经验等诸多因素综合体现出来的一种人格凝聚力和感召力。有能力的人,不一定都有人格魅力。缺乏优秀的品格和个性魅力,管理者的能力即便再出色,人们对他的印象也会大打折扣,他的威信和影响力也会受到负面影响。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其执政的能力,其影响主要通过领导者运用权力时产生的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使被管理者心甘情愿地为实现既定目标努力奋斗而产生的成效体现出来。

 

2.良好人格魅力的体现

在思想上的体现

具有超前意识,能够被群体员工所认同,公道正派,无私无畏,锐意进取,敢于承担责任,想全体员工之所想,谋单位利益、群体利益。用自己的崇高品质感染团体,能够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在能力上的体现

必须是权威、是内行,能够独当一面,甚至是某方面的专家、管理家,不仅能够看病,更能够下药。不仅理论上有造诣,实践操作上更是行家里手,能够指导帮助员工群体,易于使他们产生钦佩与感激,从而心悦诚服地效力自己的岗位。

在行为上的体现

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决不凭空臆造,无端生有。使自己行为对与群体员工来说具有榜样性和崇拜性,用自己扎实过硬的作风信服全体员工,让员工无可挑剔、无可怨言地忠诚于自己的岗位。

在心胸上的体现

心胸坦荡,心胸宽广,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厚待全体员工,设身处地地宽恕全体员工的过失、过错,而不是吹毛求疵地横挑鼻子竖挑眼,让产生恐惧心理。而应该是设法放松员工紧张恐惧心理,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道德上的体现

首先自己思想、行为必须符合道德规范,合乎社会公德,然后善达人意,用坦诚亲切的情感去亲和每个员工,去感染熏陶团体中的每个机制。

 

(五)超强的行动力

作为企业的“脊梁”,中层管理者要去协助领导者传达指令和完成操作,并指挥基层有目的地选择执行途径、优化工作流程,将高层的领导意图和战略决策更好地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所以,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中坚和脊梁,其重要性是不容质疑的。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是高层联系基层的一座挢梁;发挥得不好,是横在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一堵墙。那么超强执行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选择明确的执行目标

中层管理者在接受和分解上级的任务时,要在切实根据部门实际,仔细揣摩上级意图,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作好详细的记录基础上,不断“深化、优化、细化、序化”各项工作流程,加强对各项工作流程的组织、协调、领导、控制,选择正确的执行目标,并尽可能地将工作目标分解到“可度量、可定位、可操作、可考核、可检查、可点评”的细枝末节上,通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理顺流程,加强沟通,使执行者一目了然,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清楚“目标、协同、运作、绩效、考核、收益”中,心悦诚服地积极工作。

 

2.确立可操作的执行时间

讨论决定了的事情,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做。更重要的是,中层管理者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结束该项工作。中层管理者要彻底纠正那种“议而不决,决而不办”的陋习,养成在强调“时间”中把握“完美”、在赞美“勤奋”中关注“效率”、在追求“数量”中提高“收益”的良好习惯,要善用80%的时间解决重要的事情,用20%的时间处理繁杂的琐事,把眼光放在部门未来的发展上,不断理清明天、后天、下周、下月,甚至明年的计划。

 

3.积极参与任务的执行与推进

中层管理者必需要有一种执行的本能,他必须相信,“除非我使这项计划真正转变为效益,否则我就没有必要做这项无意义的工作。”因此,他必须参与到实施战略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中,亲力亲为地深入基层、参与规划、分析结果、把握成败,只有这样,他才能对企业现状、项目执行、员工状态和企业生存环境进行全面的综合了解,才能从中发现计划与现实、预期与结果、设想与现状间的差距,并对各个环节中所出现的偏差、失误和混乱进行修正、防范和清除。

 

4.扮演好“导师”的角色

站在团队的最前面,把握一个准确的前进方向,并帮助下属解决问题

在执行过程中,要牢牢地把握好下属的行动方向,使其不致于偏离组织正常运作的轨道,若出现偏差时,对偏差要及时地加以纠正。这就要求中层管理者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来看待全局和解决问题。导师随时帮助下属解决问题,对于下属的问题,及时地给予答复和解决。

积极向下属提供所需资源

下属在执行过程中,若缺少人力、物力或财力,中层管理者及时调动本部门的资源予以支持配合,以提高执行速度,如果本部门资源不能满足,可寻求外援,如从上级或同事那里请求支持。

 

5.身先士足、动力无穷

“言传不如身教”,对于一项任务的执行,中层管理者应主动参与。其好处有三个:

发挥了榜样作用

下属看见上级身体力行,精神倍受鼓励,会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执行中。

具有良好的沟通效果

和下属一起工作,拉近了和下属之间的距离,加深了私人感情,执行效果也会有明显提高。

产生及时反馈效应

由于中层管理者参与了执行,可从中了解到这其中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哪个环节执行力不到位、是管理者还是员工的执行力出现了问题等等,为解决问题节约了宝贵时间。

 

6.明确执行目标,细划层级责任

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各项工作的践行者,必须树立“规范组织行为、挖掘组织资源、提升组织绩效”这么一项核心执行理念,将管理层所拥有的责、权、利与战略执行的速度、质量、细节和纪律进行有机协调,明确流程、细化责任、严格考核,并将其有系统的,有层次的逐级分解,以便促使运行中每一项战略的实施都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措施、有相应预算、有时间进度、有责任部门、有考核结果,并对同样实施某一个战略,所花时间长短,费用使用高低,完成的质量好坏,资源使用的多少,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予以认真评估、充分奖惩。执行过程中“责、权、利”的这种严格量化、深化、细化、序化,不仅是“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链接力的显现。也是执行过程中充分利用目标层级关系有效实施执行力考核的需要。管理层的责、权、利明确了,其执行力才有了明确的方向,而不再是盲人骑瞎马,走到哪算哪;也只有明确了企业管理层的责、权、利,企业不同的职能部门、不同的员工才能舍身处地的从各自的责、权、利出发切实维护在战略运营过程中的执行力,从而避免在工作中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的现象产生,更好地发挥组织与部门、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个人,以及战略与执行、目标与现实、知识与技能的聚合作用,促使企业执行力全面落实。

本文首发:iso认证机构网 /uploads/image/202207/www.iso.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