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未来的三大强敌?
企业未来的三大强敌?
中国有太多的企业家施行江湖式管理模式,因此管理模式必须要有变革!以前向机会要效益,现在开始要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首先要求我们的干部要有成长,如果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很落后,企业面临的压力就会很大,企业则很难应对三大敌人的考验。
(-)外来企业
企业所面临的第一个考验是进入中国的外来企业,外来企业带给中国企业太多的压力。以牙膏业为例,未来5年内中国本土牙膏企业压力会异常大,中华、黑妹、两面针、蓝天六必治、田七等,哪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状况都不容乐观,高露洁和佳洁士的进入,短短几年间便取得了中国牙膏市场50%的市场份额;连续三年,中国的本土手机全行业亏损,外来品牌从25%的市场占有率一跃升至75%,前两年波导手机的广告做得铺天盖地,“手机中的战斗机”现在则销声匿迹,转型做神马汽车。可见,企业在前行的道路中会遇到无数的压力。
麦当劳来到中国后前五、六年连续亏损,肯德基来到中国后前六、七连续亏损,宝洁来到中国差不多八、九年亏损,宜家来到中国已七年,还是没有实现赢利,许多人采访宜家的老总问其为什么不挣钱?宜家老总反问道:“我干嘛要挣钱?”不拖死一批中国企业怎么挣大钱?这批外来企业来到中国可以十年不挣钱,先将行业秩序缕顺,然后再挣钱,这是绝对的战略。
如何面对外来企业?如何面对外来企业大量收购本土企业?中国企业究竟缺什么?所缺失的就是压力,随着新的劳动规范的制定,劳动力成本将会逐渐上升,这对企业而言将是无可避免的。东南亚、越南、柬埔寨、老挝这些国家的人力成本可能会比我们低1/2到1/3,我们如何与之进行国际化竞争?这就是压力所在。
(二)本土企业
我国本土企业的低层次竞争也是企业必须面对的压力之一。中国差不多98%~99%的产品供过于求,当产能超过需求时价格战是唯一的销售手段。彩电堆在仓库中1500万台,空调堆在仓库中1000万台,堆在仓库中就是废铜烂铁,只有销售出去才可能实现资金回笼,在武汉的商场中彩电销售竞争已经激烈到论斤销售了。处于供过于求的时代,企业必须要讲管理,不系统地管理将使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局面。2005年,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为5年,2006年时平均寿命3.8年,到2007年这个数字缩短到3年,市场正在加速淘汰,中国的企业正在打着生存仗,本土的低层次竞争,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联通和移动的竞争由来已久,从技术上而言,联通更加先进,移动只依靠G网。但联通的两网并进策略分散了它的精力,移动由此占领先机。两个运营商互打价格战,利润越来越薄,党中央紧急决定,将联通与移动的老总互换。
本土企业应转移战斗,由打价格战转到价值战,要从经营的产品战转到品牌战,很多企业没有考虑这个问题,陷于价格战的泥潭中。那么,既然要转入价值战或品牌战,有多少人懂得价值经营?有多少人懂得品牌运作?企业中有没有品牌运作的高手?有没有价值运营的高手?没有相应的人才做支撑,企业如何前行?
(三)WHO?
企业所面临的第三个敌人,更多的是经营压力。管理效率太低已成为中国绝大多数企业最大的瓶颈,效率低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中国有很多企业有规模,但规模效益没有形成,许多企业部门越多执行力越差。为什么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而利润却越来越低?是由于效率。
埃克森•美孚的人均效率远在中石化之上,根据2005年的数据,美孚的人均效率是中石化的16倍,中石化浩浩荡荡40万员工,产生利润751亿美金,而美孚8.6万人,创造了2710美金的利润。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提升效率?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表示,未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是用1/3的人力完成3倍产值的企业,也就是说,努力让人均效率提高9倍。在我们国内,有多少企业能够回答可以?
一个优秀的企业,首先考虑的是做减法,而并非做加法。减法是将企业做强,加法是将企业做大。王石于2001年卖掉了旗下华南最大的百货公司:万佳百货,还卖掉了怡宝纯净水,专心做房地产,所以今天的万科才能够成为中国房地产的领头羊。
1.总裁头上要有四把刀
第一把刀:裁掉不称职的经理
巴菲特在2007年世界股东大会上曾讲过:“再完善的公司管理体系也抵不过一个不称职的经理”,这说明一个不称职的经理带给企业的危害是巨大的。
第二把刀:裁掉不赚钱的产品
第三把刀:裁掉不必要的部门
第四把刀:调整掉多余的员工
总裁头上要有四把刀,将不称职的经理、不赚钱的产品、不必要的部门和多余的员工调整掉,精简企业以让企业前行。
2.品牌是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
透过以上种种现象,可以看出全世界无论哪一个企业,经营绩效下降时,裁员是很有必要的策略之一,裁员是拯救企业,但亦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为什么非要经历起死回生的阶段呢?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做精做强?
企业管理,先做小做稳赚钱,没有盈利妄谈预期发展是纸上谈兵。中国的金融资本市场尚不发达,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企业必须以自身盈利能力为根本,其次再考虑做强做大做品牌。
当然,在每一步,企业都要思考精细化管理做得如何?21世纪做企业,再施行粗放的管理模式将使企业举步维艰,精细化、追求细节、将基层做到极致,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目前,中国企业领导人的品牌意识依然不够强烈。品牌不强烈的原因在于中层管理者的心不在,老板是想做品牌的,但难以执行,品牌也就不能够做下来,品牌是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
从以下两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品牌的必要性,图4的T恤,售价人民币10元,而图5的T恤,售价人民币300元,这两件T恤区别仅仅在于一个LOGO。
在雅戈尔的生产车间中,同样的工人,同样的布料,生产出的西服价格不同。打着雅戈尔LOGO的1500万人民币一套,而打着Boss LOGO的则售价人民币15800元,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3.人才的稀缺
困扰许多企业管理者的问题是,领导者有实力有意愿要做品牌,但苦于找不到品牌运营人才,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短缺已成为企业经营的重大考验和挑战,中国企业的人很多,但人才寥寥,即人才断层。
杭州青春宝集团的董事长冯根生,75岁高龄了仍在主持公司的日常事务,原因在于没有合适的继位者。很难想象海尔失去张瑞敏会怎样?华为失去任正非会怎样?国内企业在进行人才接替的过程中压力显著。
国内许多企业是这样,以为员工可以长命百岁,以为员工可以在公司工作到退休,而没有考虑到人才的安全性。许多企业一个技术部经理离职或者一个营销部经理离职,整个公司的发展在一、二年时间内都会受到影响。国外的企业都非常重视人才的接替,以日本公司为例,公司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从不会同乘一架航班,从不搭乘同一辆出租,就是害怕同时遇险,公司后继无人,而许多国内的企业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百十人同乘一个航班旅游、开会,从未考虑过企业经营的安全。
赢在中层,就要求中层干部做得更强,管理者做得更专业,对人才接替有更多的考验,对企业有更多的借鉴。企业中的所有管理者,要透过这些启示,反省自身的专业和成长,企业未来的预期发展好了,自身才能够有更大的发展。
本文首发:iso认证机构网 /uploads/image/202207/www.iso.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