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认证

会议的追踪

网络2021-08-03238
 会议的追踪 会议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会议的追踪。追踪是为了获得反馈,保证会议的成果不会付诸东流,会议的结束正是下一个新工作的起点。  团队冲突的基本内容 什么是冲突 企业组织中的成员在交往中产生意见分歧,出现争论...

 会议的追踪

 

会议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会议的追踪。追踪是为了获得反馈,保证会议的成果不会付诸东流,会议的结束正是下一个新工作的起点。

 

 团队冲突的基本内容

 

什么是冲突

 

企业组织中的成员在交往中产生意见分歧,出现争论、对抗,导致彼此间关系紧张,称该状态为“冲突 

1.冲突的分类

(1)工作上的冲突

(2)人际关系的冲突

有时工作上的冲突是围绕着怎样把工作做好而产生的,并不是负面的,反而是积极有效的,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因为工作冲突弄得面红耳赤,就会影响人际关系,这时工作冲突就会演变成人际关系的冲突,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2.冲突的必然性

团队领导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任何时候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放在一起都会产生潜在的冲突。

例如,团队因为圆满完成任务而获得一笔奖金,这时团队成员围绕着如何使用奖金就会发生一些争议:有人主张把奖金发放给全体成员,也有人主张留下来用于团队的继续发展和提高,这就出现了两者的争议。一个销售经理可能希望储备很多产品存货,以保证客户需要时能快速供货,但对于生产经理来说,他要求限制库存,压缩仓库成本。

在以上这两种情况中,所有人的意图都很好,但如果都坚持各自的观点,这时冲突就不可避免。

 

如何看待冲突

 

对于冲突的看法也是相互冲突的,主要有三种观点。

(1)传统的观点

传统的观点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比较流行。

传统的观点认为:冲突是不好的东西,是消极因素,冲突表明团队内部功能有失调的现象,导致冲突的原因可能是沟通不良、缺乏诚信。传统的观点认为应该避免冲突。

(2)人际关系的观点

人际关系的观点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产生的。

人际关系的观点认为:对于所有的组织和团队而言,冲突是与生俱来的,无法避免。人际关系学派建议,应该以一种接纳的态度面对冲突,把冲突的存在合理化,冲突不可能被彻底消除,甚至有时还会对团队工作有益。

(3)相互作用的观点

相互作用的观点是最近提出来的。

相互作用的观点鼓励冲突,认为:和平安宁的组织或团队容易对变革产生冷漠、静止甚至比较迟钝的感觉,所以鼓励团队维持冲突的最低水平,有利于团队保持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善于自我批评,不断创新以提高团队。

这是三种不同的观点,断言哪种观点好坏,显然不恰当。冲突的好坏取决于冲突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

 

有效冲突与有害冲突

 

1.冲突的有效性

(1)内部的分歧与对抗能造成一个各部门相互支持的社会体系。

(2)冲突暴露,恰如提供一个出气孔,使对抗的成员采取联合方式发泄不满,否则压抑怒气反而造成极端反应。

(3)冲突增加内聚力。

(4)两大集团的冲突可表现他们的实力,并最后达到权利的平衡,以防止无休止的斗争。

(5)冲突可促使联合,以求生存,或对付更强大的敌人,或联合垄断市场。

 

2.冲突的有害性

组织中也有具损害性的或阻碍目标实现的冲突,管理者必须消除这种冲突。而有益冲突也可能转化成有害冲突。

(1)人力、物力分散,凝聚力降低。

(2)造成人们的紧张与敌意,减低工作关心。

(3)冲突严重时会影响组织和团队的寿命。

冲突的有效性和有害性依据它对于团队绩效的影响来衡量,并不能简单地把冲突划归到某一类,必须在现实中确定团队冲突对于团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冲突过程的第一阶段

 

冲突过程第一阶段——潜在的对立或不一致

冲突过程的第一步存在一些导致冲突的因素,它不一定就会导致冲突,但它是产生冲突的必要条件。

这些条件可以概括为三类:沟通、团队的结构和个人因素。

(1)沟通

沟通不良,过多或过少会导致冲突。当沟通过多的时候人们就会突破防线,不该说的话都说了,这时就会成为一种潜在冲突源;而沟通过少显然会导致冲突。

沟通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因素:语义理解困难、沟通中的噪音、误解、多个渠道传播导致误解原意。

 

比如,企业新请来一位总监,而下属对这位总监多有抱怨:这位总监和过去的领导不一样,总是变幻无常,冲着你大喊大叫,很难沟通和交流。这是下属对新总监的抱怨。而这种抱怨还没有被他的总监知道,这就会成为冲突的一个潜在条件,一旦暴露出来冲突就有可能发生。

(2)团队的结构

第二个因素指组织的结构或团队的结构。

①当团队的规模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专门化的时候,个人的分工非常细致,都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和界限,别人不能越雷池半步,这时冲突的可能性也会加大。

②任职的时间和冲突成反比例,当团队成员越年轻,在这个团队工作时间越短,冲突可能性越大。

③管理范围的模糊性也增加了群体间为控制资源和领域而产生的冲突。

④参与的风格和冲突也有高度相关性。参与性越强,越鼓励人们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时冲突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3)个人因素

①有些人在看别人时,第一眼就不太喜欢,以至对他很多的观点也不赞成,甚至讨厌他的一言一行,如果和他一起共事,冲突就在所难免;

②个人的价值观和个人的特性。价值观方面的差异给冲突的影响非常大,两人本没有矛盾,但就是因为个人价值观不同而导致冲突;而专制的人、缺乏自尊的人,也是冲突潜在的原因。这三点会成为冲突的源泉,尽管没有真正导致冲突出现,但是构成了冲突的隐性或潜在因素。

 冲突过程第二阶段

 

冲突过程第二阶段——认知和个性化

第二阶段是对冲突的认知和个性化。

 

认知:当潜在对立和不一致显现出来后,双方意识到冲突出现,感觉到冲突,它表明冲突问题明朗化。

 

 

情绪因素对认知有很大作用:消极的情绪会导致问题的简单化处理,甚至降低信任感;而积极的情绪会以一种开阔的眼光来发现潜在联系的可能性,它的解决方法往往更具有创新性,更具有宽容性。

但意识到冲突并不代表冲突就已经个性化。个性化的处理将决定冲突的性质,因为这时个人的情感已经介入其中。

该阶段冲突问题明朗化,双方对冲突的看法和态度将决定冲突的性质及冲突的升级,而对于冲突性质的界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解决的方法。

比方说团队决定给某位团队成员加薪,这时其他成员中,有的人可能认为对自己没什么影响,无关紧要,把这个问题给淡化了,冲突就不会升级;而另外一个人不是这么看:团队总的工资是确定的,他加薪就意味着我的工资相对下降,不行,我得找领导说说。这样一来就可能带来冲突的升级。

冲突过程的第三阶段

 

冲突过程第三阶段——行为意向

冲突的第三个阶段是行为意向。

(1)行为意向界于一个人的认知、情感和外显行为之间,它指的是从事某种特定行为的决策。也就是说个人认识到冲突已经发生和采取行为的意向。

(2)只有看一个人的行为意向,才可能了解到他的下一步行为。

(3)有时行为和行为意向之间存在不一致。

 

处理冲突的五种策略

托马斯-基尔曼冲突处理的两维模式。

 

合作性和武断性

按照这种合作性和武断性的不同,可以分成五种解决冲突的策略。

竞争——高度武断且不合作。在坐标中处于左上角的位置;

迁就——不武断且保持合作。在坐标中处于右下角的位置;

回避——不武断也不合作。在坐标中处于左下角的位置;

合作——高度武断且高度合作。在坐标中处于右上角的位置;

妥协(或折衷)——中等程度的合作,中等程度的武断。在坐标中处于前四个策略中间。

本文首发:iso认证机构网 /uploads/image/202207/www.iso.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