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微利时代到来
生产管理微利时代到来
企业竞争主题的演变(上)
(一)企业竞争主题的历史演变
从世界范围来看,自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制造型企业竞争的主题是“产量”;从1978年到90年代前后,企业竞争的主题是“质量”;1990~1996年,企业竞争的主题是“成本”;1996~2003年,企业竞争的主题是“市场反应速度”;2003年后,制造企业的竞争主题则是“整合”。
虽然时间要比其他国家晚几年甚至几十年,但中国制造业竞争主题的发展,基本上也是沿着这条道路行进的。
图 1-1 企业竞争主题的演变过程
1.产量竞争时代
在此阶段,整个生产运营管理所追求的是怎样把产品做得更多,怎样把生产的经济规模做得更大。
2.质量竞争时代
1978年,《日本第一》这本书出版之后,伴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全球生产运营管理的思想产生了一些变化,即从过去追求产量,进入既要追求产量,也要兼顾产品质量的竞争主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0年。
3.成本竞争时代
成本竞争是指在组织生产的时候,既要追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又必须保证自身的成本是所有竞争对手中最低的,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利润。1990~1996年,全球企业的竞争主题已变为成本竞争。
4.速度竞争时代
1996年以后,Internet的广泛应用,意味着企业获得资讯的途径和时间比以前要更容易,市场的瞬息万变意味着企业必须具有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因此在产量、质量、成本之外,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也成为企业竞争的主题之一。
5.整合竞争时代
在理论界看来,未来市场竞争主题的发展方向是整合,即对整个物流供应链进行全面的整合,而不是只管好自己一家工厂,这样才可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二)中国制造业进入“成本竞争”时代
2004年,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入WTO后国际竞争加剧,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强化,我国制造业已经进入“成本竞争”时代。
(三)成本竞争时代等于微利竞争时代
在一个竞争相对饱和的社会中,在保证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要获得暴利已然不可能,微利是不得已,但又是必然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成本控制。2004年,中国制造业进入成本竞争时代,这实质上意味着中国制造业进入了微利竞争时代。
生产效率损失
企业竞争主题的演变(下)
(四)降本增效是制造型企业的唯一出路
要想达到企业运营管理的六大指标,就需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和方法对企业的管理进行运作。出路,无外乎降本增效。
1.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
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就是把企业的五大资源整合起来,变成一个很有效的运作系统。这五大资源分别是:人力、设备、物料、章法和信息。
2.生产运营的六大管理指标
要想驱动生产运营管理这套系统,就必须控制生产运作系统,让它能够实现对上述五大资源的整合。
那么,该用什么指标控制生产运营系统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公认的六大管理指标,即PQCDSM。
P(Productivity)生产力
Q(Quality)质量
C(Cost)成本
D(Delivery)交付的周期
S(Safety)安全
M(Morale)士气
S也可以解作Sales,即销售。生产运营系统必须利用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控制成本,保证交期。用这种方法来为销售部门创造更多的销售收入,即Sales。
M也可以解作Money,即金钱。任何企业都要达到最终的目的,即赚取利润。没有利润,其他的话都是空谈。
有效管理和驱动这个系统,同时实现生产力增长、质量提高及控制成本的目的,还要压缩生产周期,以支持销售部门有更好的销售额,为企业创造更好的销售收入,这一系列的过程称为生产运营管理。
3.生产经营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讨论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好坏,一般集中于两点,即效果和效率
Do right thing(做正确的事)
这里谈的是效果,是方向问题。即做一件正确的事情,先要方向选择正确,才可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这里所谈的大部分都属于战略问题,即到底该生产什么产品,产品的功能、性能怎样定位,如何创造差异化,如何面对目标顾客、目标市场等。
Do thing right(正确地做事)
这里谈的是效率,是方法问题。即用正确的方法,把一件事情做好,提高效率,用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多的产出。
4.降本增效的基本思路
如上所述,制造型企业面对的竞争主题越走越复杂,越走难度越高。根据现实的竞争状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制造型企业必须在保证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把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面对未来不断出现的挑战。可以说,降本增效是制造型企业的唯一出路。
效率跑哪去了
很多因素,比如机器设备停止运转、机器性能不佳、产品生产不合格需要重新生产等,都会导致企业生产效率难以达到100%。
(一)什么情况下机器设备停止运转
一个企业若机器设备停止运转,就会造成企业生产效率的下降。
造成机器设备停止运转的情况有多种,例如,机器坏了,无法运转;管理不当,需要停工待料;开工之初,需要准备材料、物料;机器需要安装,需要暖机和测试;没有订单,没有办法生产只好停工;设备进行年度整修;工人要开晨会;停工擦洗设备、整理现场。又如,需要切换生产产品,改变生产流程,更换磨具,这些过程设备都会停止运转……
(二)总结和定义各种停机损失
对各种停机损失进行总结,可以做如下分类:
1.计划损失
计划损失指的是计划性停产,即可以预料到的停机损失,这种损失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扣除计划损失,剩下的工作时间称作“负荷时间”。
2.时间损失
这部分损失是指除计划性停产外的停机损失。如果说计划损失是不可避免的,那么通过改善管理,时间损失却是可以减少的。扣除时间损失,剩下的“负荷时间”称作“稼动时间”。具体而言,时间损失可以归纳为:
管理不当
开机准备
产品切换
故障维修
(三)机器在运转时也会有效率损失?
机器在不运转的时候会造成效率损失,这不难理解。那么机器在运转的时候是否也存在效率损失呢?答案是肯定的。
机器在运转时也会有效率损失的原因有多种。例如,生产流水线或者设备,本来一小时可以生产100个产品,可是因为缺乏保养,不敢把机器开足马力,就必须降低速度,一小时就只能生产50~60个;生产不良产品,必须重新生产;生产过多,可能卖不出去,造成产品的积压……
(四)总结和定义性能损失、不良损失和生产过多的机会损失机器在运转时候的效率损失,可以归结为性能损失、不良损失和生产过多的机会损失。
1.性能损失
性能损失指的是因为缺乏保养,机器无法满负荷生产,或者需要短暂停机。扣除性能损失浪费的时间,剩下的“稼动时间”称作“净稼动时间”。具体而言,性能损失主要包括:
短暂停机
速度损失
2.不良损失
不良损失指的是因为生产的产品不合格,导致重新生产的损失。扣除不良损失浪费的时间,剩下的“净稼动时间”称作“有价值时间”。具体而言,不良损失主要包括:
制造不良
返工修整
3.生产过多的机会损失
产品并非生产的越多越好,只有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才可能在人力、设备、物料、章法和信息这五大资源恒定的情况下获得最大利益。
二战以来,世界制造企业竞争的主题首先是产量竞争;1978~1990年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竞争的主题变成质量;1990~1996年是成本竞争时代;之后分别是速度竞争时代和整合竞争时代。
生产效率的九大损失指的是计划性停产、管理不当、开工准备、产品切换、故障维修、短暂停机、速度损失、制造不良、返工修整。
本文首发:iso认证机构网 /uploads/image/202207/www.iso.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