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场为中心的自主管理
以现场为中心的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自主管理概述
1.自主管理的定义
自主管理是指员工对设备、工厂、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维护和改善,从而使现场和设备管理维持在最理想的状态。自主管理的关键在于真正做到“自主”,而不是委托其他部门或其他企业,使现场设备的保养、维护成为操作工人的自觉行为,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内在素质。
自主管理是以生产现场操作人员为主,对于设备按照人的感觉(听、触、嗅、视、味)来进行检查,并对加油、紧固等维修技能加以训练,使员工能对小故障进行修理。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使现场操作人员逐渐熟悉了解设备构造和性能,不但会正确操作,还会保养设备、诊断故障、处理小故障。
2.自主管理三要素
自主管理应当具备三个要素:第一、员工要有自主管理的意识,即员工意识到工厂的管理要靠自己来实现,愿意参与自主管理;第二、员工要具备相应的自主管理的技能,没有技能或者不懂方法都无法顺利展开自主管理;第三、自主管理要求员工付诸于行动,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自主管理。因此,自主管理是一种方法,一种机制,更是一种追求。企业要追求无为而治,追求员工自动自发的管理。
自主管理的积极意义
广泛开展自主管理活动,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自主管理意识和技能水平,建设卓越的管理现场,最终创造出一个环境整洁、管理有序、设备完好的工厂。自主管理活动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营造出改善的文化氛围。
1.员工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员工的改善意识是改善活动得以长期维持的基石,而改善意识的培养又与改善活动密切相关。自主管理活动通过日常的细节管理,让员工在亲自参与过程中不断加强改善的意识,熟练掌握生产设备的操作技能,进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生产维护能力。
2.建设卓越管理现场
自主管理有助于建设卓越的管理现场,改善设备的工作、运转条件,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自主管理的特点决定了员工最了解设备的运转情况,可以在设备发生问题之前进行改善和解决,这样有利于防止设备故障的发生。此外,自主管理让员工对设备进行自我维护,不再需要委托外部机构进行维护,因而可以大幅降低设备的外围维护费用。
3.改善部门间的关系
在开展自主管理之前,由于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出现问题时很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导致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恶化。而自主管理要求“谁使用,谁负责”,这样就明确了责任,避免了不同部门之间的互相指责,改善了部门间的协作关系。
为什么要推进自主管理
推进自主管理活动,对加强现场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这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理由:
1.打破传统分工的局限
在传统的分工条件下,维修部门负责设备维护,生产部门负责生产。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导致生产任务无法按时完成时,生产部门往往会指责维修部门对设备的维护不及时导致设备故障率高,而维修部门则认为设备出现故障是因为生产部门对设备的使用不当。这样,出现问题时互相扯皮,管理者无法找到责任人。
自主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打破这种传统分工的局限,让设备的维护由使用部门来管理和主导,这样就能有效地消除“踢皮球”的现象。随着自主管理的推行,从前那种互相埋怨消失了,部门间的关系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2.员工二次谋职的需要
员工的单一技能会造成员工的危机感,使之无法适应二次谋职的需要。通过开展自主管理,可以使员工培养良好的工作意识,主动学习全方位的技能。这样,不但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帮助,还对员工的个人发展有利。因此,企业应当满足员工的这种需求,在自主管理过程中让员工获得全面的提升。
微缺陷成长法则
微缺陷成长和倍增法则
1.什么是微缺陷
所谓微缺陷,是指在程度上似是而非、似有非有,对结果影响极小的细小缺陷。由于微缺陷的这种特点,管理者往往会忽略了微缺陷的危害,认为生产现场脏乱一点、操作稍微有些违规也没有关系,只要不出大事故就行。实际上,微缺陷积累起来就是大问题。
2.300∶29∶1法则
微缺陷可以成长为重大的缺陷,甚至成长为巨大的灾害,如图5-1所示。根据专家的统计,微缺陷与大灾害之间存在一个比例关系:300个微缺陷一定会造就出29个事故隐患,29个事故隐患一定会产生一个大的事故,甚至灾害。这就是微缺陷的成长与倍增法则。
企业的管理者如果忽视了微缺陷,任由微缺陷累积和成长,那么微缺陷最终将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最后形成大的缺陷。这种大缺陷的表现形式可能是灾难性的,如死亡事故、火灾等。因此,如果要消除大灾害,惟一的出路就是减少和消除微缺陷,杜绝管理系统对微缺陷的麻木不仁。
如何实现故障为零:冰山理论的应用
当微缺陷为零的时候,大缺陷自然而然变成零。因此,了解微缺陷的消除方法,是灾害事故零化的前提。如图5-2所示,从冰山理论可以看出,故障只是冰山的一角,仅仅是问题的一小部分。在可见的故障下面,还隐藏着众多潜在隐患或微缺陷,如污垢、废料、磨损、松弛、腐蚀、异常声音等。大量微缺陷的存在导致了故障的发生。因此,消除故障的惟一办法是不断消除隐藏于水面之下的问题。当所有的微缺陷和潜在的缺陷都消除完毕时,故障也就无处藏身了。
实现自主管理的步骤
自主管理5个步骤
实现自主管理是深化推行TPM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自主管理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提升的过程,它主要分为5个步骤。
1.初期清扫
初期清扫就是彻底的5S活动,即对看得见的问题进行整治。TPM中的初期清扫与5S的清扫在推进方法上有所不同,这里的初期清扫强调的是现场管理面貌的快速改变,通常是三到六个月的时间,而5S则可能需要经历几年的时间。
初始清扫的期待效果是提高5S水平。它以设备为主体,将其垃圾、灰尘、油污等一并扫除干净,通过清扫活动寻找出潜在的缺陷并及时有效地加以处理。另外,清扫的过程中还应该拆除不必要、不着急使用的物品或设备,使现场达到最简单的状态。
2.发生源和难点问题对策
自主管理的第二阶段是寻找发生源和难点问题的对策。初期清扫结束之后,通常能够消除管理现场中存在的80~90%的问题,剩余10~20%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这些问题往往是其他多数问题的根源,一般称之为发生源。例如,机器漏油和飞溅是产生满地油污问题的发生源。
还有一类问题的解决需要投入较长的时间,需要投入经费以及员工智慧,这类问题被称为难点问题。在自主管理中,要解决问题发生源和难点问题,就需要进行有计划的对策活动。这样,通常80~90%的发生源和难点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而对于遗留问题,企业可开展长期的对策活动。
3.总点检
总点检也被称为定点检查或者要点检查,是维持设备工作状态和环境的必要步骤。对于这些检查要点,企业应当做出整体的规划,制定出标准的点检表,并详细描述这些要点。例如,在会场环境需要检查的要点有麦克风、灯光、摄像设备等。
在总点检中,要识别点检项目,决定点检的频度与点检责任,制作点检标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整个点检工作有章可循。其中,最重要的是切实执行点检的标准。在未形成习惯之前,尤其要对点检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检查。
4.点检活动的效率化
在总点检的过程中,企业可能会规划很多点检项目,对点检的要求比较严格,对点检的频度也可能比较密集。在下一步的点检效率化过程中,企业就要对点检的频度重新进行审视,对点检项目进行优化。对于不必要的项目可以取消点检,对点检频度过高的项目可以适当降低检查的频度。此外,还要进行目视管理活动,使得点检变得简单易行、一目了然,这样就能使整个点检活动得到简化,变得更为高效。
5.自主管理体制的建立
在自主管理的实现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进行标准化管理,确保自主管理活动能够长期地执行下去,从而彻底改变人的作风,让员工们充满自信和成就感,让他们持续自觉行为,不断地改进工作。这就要求企业建立持续改善的机制来运行这套有效的标准,对每个步骤采取诊断活动,确认自主管理的每一个台阶都是有效的,确保每个部门的管理都在持续提升。
如何验证自主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一般企业中,无论是开展5S活动还是TPM活动,通常都存在一个重大的误区,即以检查代替改善,企业管理者所做的工作仅仅是组织一次检查评比,而缺少了进一步的改善活动。这样的检查具有重大缺陷:第一、公平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第二、检查人员仅仅是在找问题,而且目光往往停留在清洁上面,容易造成5S就是清扫的错误观念;第三、这种评比不能引起员工的思考,不能激起员工创造的欲望。
在自主管理过程中,企业要运用一些员工乐于参与的有效方法,如诊断活动和亮点评价。对于诊断活动,管理者只需告诉员工达到某个层面就可以上另一个台阶,这样员工就有强烈的愿望去提升自己。亮点评价的价值在于能够让员工的工作得到认同,使员工富有激情地去改变管理现场,创造更多的亮点。因此,要把自主管理活动开展好,并不能简单的依靠检查去解决问题,检查仅仅是一个方面。
自主管理是TPM实施的重要一环,它要求企业员工自主地对企业实施全面的管理、维护和保养,让现场设备的保养、维护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自主管理不但能提升员工的维修保养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自豪感。自主保养的展开需要5个步骤。决策者应确立出每一步的目标,制定出每一步的活动内容,运用宣传、教育、讨论等手段,使自主保养形成系统规范的体制,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
本文首发:iso认证机构网 /uploads/image/202207/www.iso.net.cn